张无忌将信笺轻轻放在案上,目光深邃:"四位爱卿各有所长,朕心甚慰。"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徐达善用正兵,常遇春精于奇袭,李文忠长于谋划,汤和老成持重。朕今日方知,为何太祖皇帝能得天下,实因麾下人才济济。"
四人齐声答道:"陛下过奖。"
张无忌忽然转身,语气变得凌厉:"但水师主将只能有一位!"
他目光如电,扫过四人面孔:"朕决定——"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锦衣卫千户匆忙入内,单膝跪地:"启禀陛下,紧急军情!"
张无忌眉头一皱:"讲。"
"倭国北朝足利义满派使者前来,已至天津卫!使者声称...声称愿向我大明称臣纳贡,只求陛下收回成命,不出兵征讨!"
殿内气氛骤然凝固。四位将领神色各异,徐达面露怒色,常遇春握紧了剑柄,李文忠若有所思,汤和则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张无忌忽然大笑:"好个足利义满,消息倒是灵通!"
他笑声戛然而止,面色转冷:"传朕旨意,让倭使在天津卫候着。朕何时想见他,自会传召。"
锦衣卫领命而去。张无忌重新看向四位将领:"看来,有人比朕还着急。"
他缓步走回龙椅,坐下后轻轻敲击扶手:"诸位爱卿,情况有变。朕给你们一日时间,根据新形势调整方略。明日此时,再作定夺。"
四人齐声应诺。退出大殿时,汤和回头望了一眼,只见张无忌正凝视着地图上的倭国,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宫门外,徐达翻身上马,对亲卫低声道:"立刻派人去天津卫,查清倭使底细!"
常遇春一把拉住缰绳:"徐兄,此事蹊跷。不如我们..."
李文忠打断道:"二位将军,陛下既已下旨,我等遵命便是。还是各自回去修改方略要紧。"
汤和笑眯眯地走过来:"李将军所言极是。老朽府上新得一批西湖龙井,不如三位同往品茗论策?"
徐达冷哼一声:"不必了!"说罢扬鞭而去。
常遇春犹豫片刻,也拱手告辞。
李文忠看了看汤和:"汤大人好意心领了。兵部还有要务,改日再叙。"
汤和目送三人离去,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他低声对身旁老仆道:"去查查,倭使来朝之事,为何我们的人没有提前得到消息?"
同时,乾清宫偏殿内,张无忌正与一名锦衣卫密谈。
"消息确实送出去了?"张无忌把玩着一枚玉佩。
锦衣卫躬身道:"按陛下吩咐,臣故意在徐将军府外议论出兵之事,果然有人通风报信。"
张无忌冷笑:"朕倒要看看,这朝中还有多少人与倭寇暗通款曲。"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四位将领远去的方向:"明日,才是真正见分晓的时候。"
翌日寅时,天色未明,天津卫驿馆内烛火通明。
倭国使者小野道全跪坐在榻榻米上,面前摆着一份礼单。
他身着深蓝色直袍,腰间佩着一柄短刀,刀鞘上镶嵌的珍珠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大人,大明皇帝拒绝接见,我们是否..."随从低声询问。
小野道全抬起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礼单上"黄金千两"的字样,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明人讲究'礼尚往来',我们自然要投其所好。"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递给身旁的武士:"按名单送去。记住,要避开锦衣卫耳目。"
武士躬身接过,身影如鬼魅般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紫禁城内,张无忌立于奉天殿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色。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锦衣卫指挥使赵寒锋无声跪倒。
"查清楚了?"张无忌头也不回地问道。
"回陛下,倭使一行共二十八人,其中十二人是武士假扮的随从。
他们携带的'贡品'中..."赵寒锋声音压低,"藏有剧毒。"
张无忌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继续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臣已派人盯住所有可能接触倭使的官员。"
赵寒锋犹豫片刻,"只是...汤大人今晨派了心腹出城。"
张无忌忽然笑了:"老狐狸终于按捺不住了。"
他转身走向大殿,玄色龙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传旨,今日早朝推迟一个时辰。朕要先去文华殿见几位爱卿。"
徐达府邸,书房内烛火摇曳。
"将军,倭使昨夜秘密会见了礼部右侍郎赵德言。"亲卫单膝跪地禀报。
徐达猛地拍案而起,案上茶杯震得叮当作响:"好个吃里扒外的狗官!可有证据?"
亲卫呈上一封密信:"赵府小厮说,倭使送了十颗东珠。"
徐达展开信笺,越看脸色越青:"果然是要阻我水师出征!"
他抽出佩剑,寒光映照下双目赤红,"备马!本将要面见陛下!"
"将军且慢!"幕僚急忙劝阻,"无凭无据,贸然弹劾朝臣恐遭反噬..."
徐达剑锋一顿,忽然冷笑:"你说得对。去,把常将军请来!"
常遇春正在校场操练亲兵,听闻徐达相邀,眉头微皱。
他接过密信扫了一眼,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剑柄上的缠绳。
"徐兄太过急躁。"他低声自语,却还是翻身上马,"去徐府!"
行至半路,忽见一顶青布小轿从巷口闪过。
常遇春眼尖,认出那是汤和府上的轿夫。
他心中一动,勒马转向:"跟上那顶轿子!"
轿子七拐八绕,最终停在一处偏僻茶楼。
常遇春隐在暗处,看见轿中下来个披着斗篷的身影,茶楼二楼窗前,赫然映出倭国使者特有的月代头轮廓。
"好个汤和!"常遇春咬牙,正欲上前,却被一只有力的手按住肩膀。
回头见是李文忠,常遇春愕然:"李兄怎在此处?"
李文忠神色凝重:"陛下召我们即刻入宫。汤大人已经先去了。"
常遇春指着茶楼:"可倭使..."
"陛下早已知晓。"李文忠压低声音,"这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