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韵若有所思:"所以,最初父亲对宋家的兴趣,更多的是商业上的考量?"
"大抵如此。"张妈点头,"宋家在金融和政界都有深厚的人脉,正是程老爷急需的资源。您母亲也看得很清楚,常常鼓励程老爷多与宋家来往,还特意为他准备了各种精美的绣品作为礼物,送给宋家的女眷。"
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半年。在此期间,程远山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在商界的地位不断攀升,在社交圈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而程府的扩建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逐渐呈现出今日的规模雏形。
"转折出现在1916年初。"张妈的语气变得沉重,"那时候您母亲已经怀孕,身体不便,很少出门。程老爷却因为生意越做越大,应酬也越来越多,常常夜不归宿。"
沈清韵皱起眉头:"父亲就是从那时开始变的吗?"
张妈叹了口气:"人心是最难琢磨的。程老爷一开始或许只是把宋小姐当作商业合作伙伴,但日久生情,加上宋家显赫的地位对他的吸引,渐渐地,他对宋小姐的感情就变了质。"
与此同时,宋玉芙也对这位白手起家、英俊有为的年轻商人产生了好感。作为宋家的掌上明珠,她一向眼高于顶,但程远山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却让她刮目相看。
"宋老爷子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却没有立即表态。"张妈继续道,"他暗中调查了程老爷的为人和事业,发现他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但有一个问题——程老爷已经娶妻。"
宋老爷子虽已隐退,但名声和尊严仍然看重。他不可能让女儿做小。这一难题,最终还是由沈若兰亲自解决了。
"这是程府历史上最关键的一页。"张妈的声音几乎变成了耳语,"您母亲某天找到程老爷,主动提出让自己降为平妻,好让程老爷迎娶宋小姐为正室。"
沈清韵震惊地睁大眼睛:"母亲为何要这样做?"
"明面上的说法是,宋家的联姻对程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您母亲愿意为家族利益牺牲自己的地位。"张妈说,"但老身在府中这么多年,看得比谁都清楚。您母亲是个极聪明的人,她早就看出程老爷对宋小姐的心思,与其等待被休,不如主动退一步,保全自己和腹中的孩子。"
沈清韵心中一阵酸楚。她从未想过,母亲年轻时就要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
"程老爷一开始是拒绝的。"张妈继续道,"说什么也不能亏待结发妻子。但随着宋家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内心对宋小姐的情愫,他最终接受了这个提议。"
就这样,在沈若兰怀孕七个月的时候,程远山正式迎娶宋玉芙为正室。婚礼极为盛大,上海滩的名流权贵几乎都出席了。而沈若兰则被安置在程府偏院,成为了名义上的平妻,实际上却日渐被边缘化。
"婚礼那天,府里张灯结彩,鞭炮声震天响。"张妈回忆道,眼中闪过一丝心疼,"您母亲却独自一人坐在偏院里,一针一线地绣着您的小衣服,脸上看不出一丝悲伤。只有我知道,她那晚没合过眼。"
沈清韵眼中噙满泪水:"母亲太不容易了。"
"您出生后,情况更加复杂。"张妈低声说,"宋夫人进门后,对府中大小事务都要插手,处处与您母亲作对。若不是老夫人从中斡旋,怕是连您母亲的居所都保不住。"
老夫人,也就是程夫人,是程远山的生母。她出身农家,对沈若兰这个同样出身寒微的儿媳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更重要的是,她看得出沈若兰的才智和能力,知道这个儿媳对程家的重要性。
"老夫人暗中支持您母亲,给了她一笔钱财,让她可以在府外开展一些小生意。"张妈说,"还特意安排了几个忠心的下人服侍您和您母亲。正是有了这些支持,您母亲才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
沈清韵点点头。她一直知道祖母与母亲关系亲近,却不知其中还有这样的渊源。
"程老爷呢?他就真的对母亲完全冷淡了吗?"沈清韵不解地问。
张妈摇摇头:"人心复杂,哪有那么简单。程老爷虽然迎娶了宋小姐,但内心对您母亲还是有愧疚的。最初几年,他时不时还会来看您和您母亲,带些礼物,询问需要什么。只是这种探望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宋夫人生下小少爷后,程老爷几乎不再踏足偏院。"
这种冷淡并非一日形成,而是随着程远山事业的扩展和野心的膨胀,他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也在悄然改变。最初娶沈若兰时,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伴侣,共同为生活奋斗;而当他站上更高的平台,接触更多的上流社会后,他开始追求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地位和权力。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了他与沈若兰的关系。
"有一件事,我一直记得很清楚。"张妈的眼神变得悠远,"您大约三岁那年,程老爷难得来看您。您奶声奶气地叫他'爹爹',还给他看您画的画。那一刻,我看到程老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似乎是后悔和怜惜。他抱起您,亲了亲您的额头,说'爹爹的好女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