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凡儒 > 第239章 情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情义情义,融情于义,明大义而抛小义,究竟孰对孰错?

站在旁观者,局外人角度,周子隐身为侠义剑客,多次挺身而出,挥剑斩向眼前不平之事,维护世间公平正义。

维护世人心底良知,道德,自然是毫无争议的大义之举,值得人们敬仰。

可要站在他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不仅抛下一对年迈父母,老无所养,一介柔弱妇人,独自养家……

乃至于年幼丧父,无依无靠的那对可怜孩童角度看。

他们会因为几句虚无缥缈的大义之举,便主动忽略掉自己漫长人生,才刚开了个头,便彻底失去父亲陪伴……

忽略掉自己从小到大,亲眼见到的母亲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辛酸苦楚吗?

更何况,这还是建立在有腾论此人出现,并最终成功为周子隐洗刷干净身上冤屈的前提下,若无此前提。

周家人这辈子都得背负着“禽畜”贼寇家属的骂名。

流言猛于虎的道理,自然无需多言。

再者说,所谓的“沉冤昭雪”,纵使周子隐身上的冤屈当真能够被洗刷干净。

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累积起来的,留在他家人,父母,妻子,孩子心底的那层厚重阴影。

当真能像“沉冤昭雪”那般,说不在意就不在意了吗?

结果显然不尽人意,悲剧,永远都是悲剧,即便在悲剧最后,给这个悲剧的结局套上一层美好的外壳作收尾。

依旧无法改变,它是悲剧的事实。

衡量悲喜与否的从来都不是故事结尾,而是连结开头与结尾,中间那段无比漫长,煎熬的过程。

更准确来说,是在那段无比漫长过程当中,一个人内心经历的摧残与美好。

摧残多,美好少,那便算悲剧。

摧残少,美好多,那便算喜剧,另外需要注意一点,有资格区分摧残与美好的不应该单单是故事主角一人。

而是知晓这段故事全貌的,每一个有心之人,他们内心感受到的摧残或美好。

摧残就是摧残,美好就是美好,衡量摧残与美好之间那道模糊界限的,不应该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

这样容易将人的主观意志,强加在客观事实上,从而误导自己。

误导自己,貌似观音土与人中黄相比,也不是那么的难以下咽,唯有依靠世间绝大多数旁观者内心感受。

方能衡量出“爱”与“恨”,“摧残”与“美好”之间那道模糊不清,捉摸不定的界限。

这道界限同样存在于“义”之一字上。

过去二十年里的周子隐或许敢无比肯定,自己内心清楚“小义”与“大义”之间的那道界限,位于何处。

并且他每次抬起手来,拔剑出鞘之时,都能清清楚楚感知到……

那界限,就安安静静矗立在他内心深处,从始至终都未曾动摇过丝毫,无言,巍峨,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他。

指引他明确何为大义,何为小义?

单从涵盖范围上也很好区分,剑客大义指的便是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以此来维护世人心底道理,道德。

帮助他们相信,在这世上,还是有属于他们的公道,属于他们的正义在的。

小义即前面讲到,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可能是与陌生人之间,也可能是与自己身边亲近之人间。

不过放在此处,自然就得偏向于后者了,要不然怎么讲究雨露均沾?

什么好事都让陌生人给占了的话,那么原本用来区分陌生人与亲近之人间的那道界限,岂不彻底颠倒过来?

只可惜,这份坚定,在他降生至世上二十年以后,也终究变得不再坚定。

当初因为某个巧合至极的下午,周子隐替人出头完,正欲离开他家,不料屋外传来撕心裂肺哭喊声。

出于内心好奇,他走近去凑热闹。

发现是一对头发花白,涕泗横流的老叟夫妇跪倒在衙役面前,哀求对方替自己找回失踪孙女。

旁边围满了出来看热闹的闲人,周子隐扭头询问身旁友人。

方才从他口中得知事情原委。

那对老叟夫妇是他邻居,早些年儿子儿媳先后因病去世,只抛下一个年幼女儿留给他们抚养长大。

这才养了三年不到,他们前些日子去早市上买菜,孩子吵着闹着要一起去。

按理来说,他们都到这把年纪了,该有的防备心应该不会少,他们身体什么状况,他们自己也清楚。

早市上人多眼杂的,以他们年老体衰的那副身子骨,着实陪孩子折腾不起。

奈何孩子哭声实在太过闹心,原本惯例是一个人出去买菜,一个人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的老叟夫妇。

以防万一,这次两个人一起带着孩子出门,想着应该不会出什么事。

结果那天早市上人太多,老叟夫妇一个忙着跟摊贩讨价还价,一个眼睛被旁边卖杂耍的给吸引走注意力。

据他们所说,他们两个顶多几秒钟时间没照看到。

等那老头子猛然意识到,自己牵住小女孩的手不知何时变得空无一物以后,小女孩已然从他们视线范围内彻底消失不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