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王令拜别老族长,双双来到徐家,礼毕后送上了,老族长写给徐同知亲笔信件。
徐姑爷亲启——太原王氏长房叔公王晦安道拜上
徐恕看后,心里一凛呀,这个老狐狸用亡妻族亲身份避开官职称谓,既守礼又施压,这是明示本官强龙不压地头蛇吗?
伯仁姑爷台鉴::
昨日,恭亲王莅临寒舍,太原王氏倍感荣耀,蓬荜生辉。王爷乃皇室贵胄,犹念及徐王两家之情谊,关怀备至,诚为感人。
按《大顺律》,嫡妻新丧,未及五载而续弦者,须呈岳家《放婚书》于官府存档。吾今特遣人奉上此书,并附空匣一枚,以表诚意。
闻新妇肖氏,妙手琵琶,技艺超群,恰与王氏祖传《霓裳调》相契合,愿其承此技艺,为王氏传人。
又,城西旧演武场,今已作军改之用,其上唯有王氏贞节牌坊,孑然独立,空置可惜。
吾欲请徐恕大人批核,将太原西郊官田划为王氏祭田,以慰先祖之灵。此亦王氏家族之愿也。
此外,去年修缮黄河之时,贵府与王氏之往来账册,吾仍妥善保存。
望吾等能共续前谊,勿使小事生隙。
七十老朽王安道,顿首拜上。
徐恕心中叹道,这个老狐狸真真是绵里藏针呀,既表情谊,又带威胁,这往来账册还真真是世家大族威胁官员的利器呀!
不过这次是肖劲需要我们两家助力,杨喜又是肖劲的岳父,将西郊官田改为王氏祭田的事情,就交给王爷吧,他能够斡旋成功最好,斡旋失败了也不知我这个小小同知的责任。
徐恕看了信后转手就把书信交给了肖劲,恭亲王再次感叹世事之艰难呀!这些老匹夫就像志怪小说中一定要啃车夫屁股一口的饿狼呀!
《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篇,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亦黠而可笑也。
行吧!不给点好处,这些地方望族是不会就范的,本王给,只是期待着太原王氏不是浪得虚名!
闲话少说,王令没有跟着肖劲离开徐府,而是留下来帮助徐恕筹办婚事,说来也巧徐恕之前跟王令也是有些交情的,
当年二人同为选人,一起为晋升为京官朝升官而努力,共同见证了彼此如何跨越“选海”这道鸿沟。
王令能够定下决心娶司马懿,徐恕也是有推动作用的,司马家也是历代公卿,虽然到了司马太爷这一辈已经走下坡路了,可到底前参政之后。
选人想要出头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寻资,就是熬年头。选人须经过三任六考的磨勘,每任的任期满,且考核要合格。
二是改官:考核合格且磨勘期满后,选人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才有可能改任京官。
这包括由上官在内的五人举荐,经审官院磨勘,参加专门考试等步骤。
举荐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举主对被荐举人负有连带责任,如果不了解被荐者,一般不会轻易写举状。
整个审批程序极为严密,大致过程是:举荐人把自己所举荐的选人履历送到吏部的南曹,南曹审验选人的履历,如果认为选人符合规程,可以迁调,
就把其履历整合成一份公文材料,送到上一级主管部门吏部的流内铨;
流内铨经过审查,确实无误,再发回南曹,由南曹给选人出证明,然后呈交中书省经宰相审批。
为了能够人尽其才,也为了掌握人事决策权,皇帝会对选人改官亲自过问。
这中间少不得动用人脉和花费银两,王令是借助姻亲得以成事的,徐恕走的也是这一条路。
时过境迁之后,二人再次重逢,自然是感慨万千了,徐恕一脸羡慕的对着王令说“逢源兄呀,这贵人提携真真是官场最最要紧的事呀,
你我当年同为选人,现在呢确实云泥之别呀,你已经是四入头之一的御史中丞了,我呢才是五品同知,这个位置上我已经干了快十年了,还是一直不得进一步呀!”
王令灿然一笑“这不是要感谢伯仁吗?说起来呀,伯仁真是我的贵人呢,一晃十五年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那岳丈看上我什么了,
他也是来京述职,大家都在流内铨内待考,人很多呀,他就看中我了,一定要让我做他们家的女婿。伯仁你还记得吗?我当时犹豫的很呀!”
徐恕抚着胡须,笑道“当然记得呀,你当时可是有名的才子,诗词写的传神呀!尤其那阙钗头凤霸王别姬,过去这么多年了,我还是能够记诵呢!”
王令没有想到过这么多年徐恕还记得呢,心头也是一热。
就见徐恕开口吟咏着:
“悲歌楚,寒潮苦,千娇百媚虞姬舞。回身别,冰雪洁,君王笑泪,妃子溅血,孽孽孽!
乌江处,生机路,拔山盖世依如故。弯刀月,漫天雪,叱咤声起,尸骨重叠,烈烈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