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这是我给你写的谱子,你要认真作词。
表弟,我的工作还是那样。估计最近工作也会变动,到时再给你去信。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致革命的敬礼。
表姐米婉花。
梅怡一口气把信读完,信不长。
读完后,梅怡又读了一遍。从信的表面上看,这封信没有什么破绽,是一份普通的家书。
如果仔细的阅读,就不难发现,米婉花给侯福来的信中有很多的隐喻和暗示。
但关键的东西,在信中却一点儿都找不到。
梅怡把心放下后,又拿起那本《战争与和平》翻看了起来。
厚厚的一本书,里面除了有几处勾画和圈点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勾画和圈点的段落也都是描写风景的语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米婉花在信中,倒是有几句特别耐人寻味的语句,第一句:
姨夫要召集北大荒工作的表哥表姐来明山县聚会。这句话的意思梅怡知道,米婉花是在告诉侯福来,姨夫要召集北大荒的特务在明山县开会,把她在北大荒的权力当着北大荒特务的面向米婉花交接,但交接的时间和地点!
米婉花又给隐藏了起来,一个字都没有在信中透露。
她只是让侯福来去新华书店买一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让他仔细比对。
梅怡又把《战争与和平》拿在手里仔细的翻看了起来,还是没有头绪。
另外,米婉华在信中告诉侯福来写了一首谱子,让侯福来作词。
梅怡看出来了,米婉华是在信中玩“此地无银三百两”。
谁都知道,侯福来是个才学平平的家伙,让他来做词,鬼都不会相信。
想到这儿,梅怡放下手中的书,又把米婉花给侯福来寄来的信拿在手中,仔细的看米婉花写的谱子。
梅怡虽然对音乐不是太在行,但她能看出来。米婉花写的就不是谱子,她是在假借谱子,而突出的一组数字。
想到这儿。梅怡终于明白了米婉花写这封信的真正意义。
这些数字,应该就是破译米婉花这封信的契入点。
细心的梅怡还发现,米婉华写这些数字时。是五个一组在四线乐谱中,高低有序的排列着,梅怡猜测,应该是一组数据能够破译一个中文字。
梅怡把这些数字,抄在了一张纸上。
抄好后,她把心静了下来,又开始揣摩起这些数字来。
揣摩了半天。梅怡也没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就在梅怡愁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的时候。她突然想起北京香山培训基地培训时,处长王海刚给他讲过二战时的一个间谍故事。
二战时期,在苏德战场上,苏德双方都在相互侦听对方的电信信号,一旦侦听到对方的电信信号,就进行破译。发送假电报进行钓鱼,捕杀对方的谍报人员。
为了减少自己的核心机密外泄。有段时间双方都明显的减少了电台的使用,根据需要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传递一些数据。然后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数据,在事先规定好的工具中寻找所需要的内容。
据说这种简单便捷的通讯方式很实用,难以破译。
只要通讯双方不断的变化。查找数据的通信工具。就能从规定的书本中,找到对方发送的内容。
难道侯福来和米婉花也玩起了二战时期的那套通信方式?
想到这儿,梅怡拿起了《战争与和平》,试着用第一组数据进行了分析。
第一组数据是。梅怡试着打开书本的215页,然后数到第67行。
发现是个“福”字。
第二组数据是,梅怡又翻到了150页。数到第15行是个明字,合起来是“富民”两字。
梅怡考虑了一会儿。觉得这两个数字组在一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梅怡摇了摇头,心里想:
侯福来和米婉花也算是资深特务。他们是不会根据这些表面上的数字,让人轻易的就能把他们所表达的意思,给轻易的破译出来。
这些数据后面肯定还暗藏着一组数据。只要破译出暗藏的数据来,才能从这本《战争与和平》的书中找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梅怡又把这些数据仔细的分析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梅怡又试着找他们的公约数。发现这些数据不能被2除尽,又不能被3除尽。也不能被5除尽,不能被所有的数除尽。
也就是说,这些数据没有公约数。
通过找公约数,看来是找不到隐藏在这些数据背后的密码。
没有公约数,梅怡想了想,又试着找它们的公倍数。
看它们的公倍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没有。
梅怡读书时数学成绩非常的好。她的演算速度极快。
不到一个小时,她就把这些数据从1乘到10都演算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这些数据的共同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