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狱,为御史台所设。
宋建朝之初便仿得前朝,设狱大理寺。
因上有“用法之失”之言,虽设狱却并无“听讯”之责。遂改前朝旧制,设狱御史台。主关押犯法之重臣及钦点之望族,史称“台狱”。
说起这“台狱”出名倒是和大文豪苏轼有些个关联。元丰二年,苏轼受台诗案之累便是关在这“台狱”。
《宋史》有载曰“苏轼下台狱,璪与李定杂治,谋傅致轼于死,卒不克。”以致满城乌鸦宿于御史台园中柏树之上数月而驱之不散,便有了这“乌台诗案”之典故也。
如今,宋正平却也坐在这台狱的牢中却也不见他沉闷,自顾的在铺草中找寻。然,扒寻得半晌口出啧啧之声却是一个一无所获,挠了头连呼 “怪哉?”。
监舍内还靠墙角站着一位,愣愣的看着这宋正平作妖。你若问他,他会很委屈的跟你说,这个房间是他的。
栅栏外,却又见蹲着一个红衣大员。
这蹲着的人,你若问他,他便会同样委屈的告诉你他叫作石公弼,是这御史台的中丞。
这御史台的中丞,此时,且托了腮帮看着宋正平在牢中作妖,和那原房主一起无奈。
说这御史中丞石公弼且是狠人一个,宋元佑六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大观二年拜官御史中丞。
有“章数十上,劾罢蔡京”之功。
时,有臣工问帝:“国朝未有由左史为中执法者”帝曰:“公弼尝为侍御史矣”。
这个评价颇高,然,那石公弼却也是真真的担当的起的。
而今,这狠人却蹲在监笼外看着那宋正平在那牢中忙活。
说这御史台中丞大小也是个从三品的大员,御史台的正印,却也是如此粗鄙“蹲”着看人?
也没有其他原因,却是一个憋气。
这人,不是御史台抓来的,却是代为皇城司看押。
这顶缸受气姑且不说,单说这这宋正平,大德之人!且不说祖辈世袭的医帅,与那军中积下下着逆天的阴德。又与百姓善门义诊,英招下施粥。官至御品,然却也没个官架子。平时看病施药与官员人等及其家人,且不问品序职差,摒弃医门 “医不叩门” 之俗规。一度曾使那官员人众误以为是皇帝暗赏之,遂每每病愈便谢恩于圣上。
然,这病却是正平先生给看的,如此,又得一个文武百官所敬仰。
那御史台自接了那皇城司的羁押文牒便是一个惶恐。怎的是惶恐,没办法不害怕,你把这人抓了,别人倒是不会把你怎样,但他们会戳着你的脊梁骨骂你。
即便是百姓,也会花些个小钱买通了那粪头,将那屎尿趁夜堆在你家门口解气。
但这宋正平却是那钦点之罪,且又官至御品,大理寺、开封府着实的不敢收押。
咦?同是监狱,为什么这两个地方不能收押?
开封府、大理寺说白了属于主管民事案件的。政治犯,这种高等级的罪犯,因监舍私密度不够,且关押不起。
朝廷大员的话,肯定是不敢放在那里候审。
因为你不知道这些个钦点的犯官会说出点什么。即便是乱说的胡话,被那衙役、狱卒、或是被临近的监舍的犯人听了去当作坊间传闻,花边的八卦说出来也是个有碍观瞻。
你想那些个犯官,都被羁押问罪了且能说出点什么?即便是说出点什么也是一番怨怼恶毒之言,这虎狼之词与那坊间便是一个重磅的新闻。关键北宋的那些个茶楼酒肆还专门有人花钱收买这玩意的。
咦?花钱买这玩意干嘛?看你说的,新闻!你懂不懂?传播!你晓不晓得?有这稀奇古怪的玩意,酒菜且是个不愁卖。但凡是喝酒的,有几个不吹牛逼的?
所以,这些个大员只能关进这御史台。反正你这些个花边新闻即便是嚷嚷出来也没人敢往外传。不是嘴严,而是这玩意在这且是要命的,犯罪成本着实是太大。
这皇城司与大理寺会审的差事应羁押在那大理寺监牢,但因“真龙案”为钦点,那皇城司与那大理寺便下了文碟交由御史台羁押待审。
那石公弼今日得了消息饶是个大惊!怎么茬?奔我来了?
且是梦中惊醒,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衣服都没穿整齐就直奔这台狱而来。以查看之名行探望之事。
咦?这御史中丞石公弼不是有“章数十上,劾罢蔡京”之胆色,怎的怕这宋正平?
倒不是怕,“劾罢蔡京”是其职责所在,而且,蔡京与他也就是个同事的关系。同事,你懂不懂?是伙伴也是对手。说同事的坏话没什么心理负担的。但是,这宋正平却是个不同。与他和他的家人有施药之恩。而且,台狱此番羁押宋正平本就是欺心背德,且也与他这御史台没有任何的关系。
那位说了,即便如此却也不至于这从三品的御史台正印“蹲”着看人?
不蹲着怎么办?不仅仅这宋正平忙着作妖,更是怕他身后喝酒的这位也跟着一块发疯。那位发起神经来,谁都别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