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

以太行山脉为界,以北为‘山前七州’:

幽、顺、莫、檀、蓟、涿、瀛。

以西为‘山后九州’:

新、妫、儒、武、蔚、应、寰、朔、云。

大周太祖建国,改元太初。

太初三年,太祖不顾群臣劝阻,亲率五十万精锐之师与一百五十万民夫北伐。

史称——太初北伐。

初始时,太祖连战连捷,收复朔、寰、云、应等州。

然在幽州大战中,主力深入腹地,中敌军埋伏。

最终,开国精锐之师损失殆尽。

就连大周太祖,也身陷囹圄。

申九千冒九死一生之险,救太祖于危难之际。

此役过后。

开国之兵损失殆尽,太祖皇帝一蹶不振,身体每况愈下。

申九千奉命修建长城。

就此,大周对北元战略,由攻转守。

太祖晚年时,凭自身记忆,每日都要亲自绘画燕云十六州某些州域舆图。

......

此时,雁门关。

雁北军统帅,代州刺史,河东道节度使薛尧已赶来此地。

雁门守将向他汇报此地战役。

薛尧身边,站着一位年迈体弱的谋士,缓缓道:

“我等不知雁门战役,应是北元萨满,用了某种可以遮蔽战机的秘术。”

“雁门派出的守将,无法逃脱那种秘术,自然也就难将情报禀明大帅。”

闻言,薛尧点了点头。

他的样貌,看起来也就四十岁左右。

古铜色皮肤,胡茬杂乱无章。

身着红色披风,目光如星火,正在看着身前几位雁门守将,问道:

“那名唤遂古者,当真只有二十来岁?”

几名守将齐齐点头。

见状,薛尧若有所思。

他与身旁那位胡子花白的谋士,缓步走向雁门关城外。

最终来到张道之一剑挥砍的界线前。

薛尧看着眼前这道剑痕,缓缓蹲下身子,合上双目,伸出一手。

即使已过去数日。

但这道剑痕内,仍旧蕴藏着磅礴剑意与肃杀之气。

良久,薛尧才睁开双目,站起身来,负手而立。

老者轻声问道:“大帅可感觉到了什么?”

薛尧直言道:“这缕剑气内蕴含的力量,乃是天道之力。”

天道之力?

闻此言,老者亦若有所思道:

“道门中人...擅长用剑,年纪轻轻,思来想去,只有剑斩...”

他没有再说下去。

二人已然得知答案。

薛尧沉声道:“他来此地,我等却一无所知。”

“雁门逢遭此劫,我等也不知...”

“这样不行。”

老者微微颔首,“请大帅放心,今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薛尧道:“你率先返回代州,本帅在雁门过年。”

老者好奇询问,“大帅可是要等那位?”

薛尧点头,“如此人物,若能结识,对我等,有利无害。”

老者皱眉道:“只是,世人都清楚,大帅是由申九千一手提拔上来,是他的门生故吏。”

“而那位却斩了国师...若是大帅与其交好,只怕会使天下英雄小觑。”

薛尧焉能不知此理?

他摇了摇头,“如此,不全都是坏事。”

如今。

天下人都知道,在雁门关,有一位至强者,一剑灭甲千余众。

但却不知,那位至强,在大战结束后,趁夜色出长城,西进河阴,北上应州。

此州府,地势险要,北依龙首山,南控雁门关,有着‘两山夹一川’的险要格局。

古往今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原王朝失去应州至今,已过五百载。

城中已无汉人。

若不是张道之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只怕,也绝难入此城中。

他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伺机打探一下如今北元境内的异士组织与狼居胥山的情况。

入城之后,所见种种,都让他大为惊诧。

应州在草原势力手中长达五百载,这里的百姓,早就不知何为汉语。

甚至就连孩童都能朗朗上口几句的唐诗宋词,在这里,都不得见。

张道之去了一间酒楼,见这里也有些许汉人,不过都为商贾。

虽说周与元之间经常战乱,但并不影响两国通商,这也是双方朝廷都默许的一件事。

在战时,两国刀兵,不到万不得已,也绝不会挥向彼此的商贾。

这事关利益、民生等。

大周需要草原的战马,而草原也需要大周的铁器。

除非是在国战爆发的情况下,双方统帅才会命令麾下将士,去肆无忌惮的掠夺对方商贾财富。

雁门之战,使得燕云各州戒严,不准进出。

所以,酒楼里的这些汉人商贾,也只能留在应州过年。

张道之点了壶酒与几碟小菜,正吃得津津有味时。

忽见一位说书先生登上高台,此人身着元服,谈吐也皆为草原声音。

张道之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