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色将暗,残阳如血,落在西南地平线上,余晖洒在一列正在疾行的骑队之上,金甲黑马,尘土飞扬,八百骑士如流云卷风,直奔郑南。

这支兵马并非寻常兵卒,而是武阳麾下精锐“天武骑”,八百人选自各营猛士,训练有素、调度如一。武阳自拿下西州以来,历经战阵无数,深知精兵之可贵,是以亲自调教此军,以为奇兵之用。此刻他策马行在最前,身披青甲,头盔覆面,仅露眼眸,其神色冷峻如霜,马腹紧夹之间,马蹄疾如飞燕。

这是一次秘密行动。武阳决定亲自率军潜行,趁敌未备,一举而取之。

两昼夜的急行军,没有喧嚣鼓角、没有旌旗招展,只有夜色与风声为伴。天武骑白昼伏林,夜晚行军,每人三日干粮、半口水囊,背后兵刃缠布以免声响,前锋哨骑如影随形,不敢有丝毫松懈。

第二日下午时分,郑南城影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

站在一片小丘上远眺,那座城池轮廓清晰,城墙高阔,灰色砖石隐隐透出岁月风霜的痕迹。武阳勒马而止,天武骑自觉列阵,迅速四散匿于丘壑林地之间,只留少数人放哨巡守。

武阳翻身下马,目光沉稳,扫视四方后下令:“就地休整,马蹄擦拭,人马歇息,日落后集结听令。严禁喧哗,违令者斩。”

“诺!”众人低声应和,翻身下马,忙而不乱。

此地距郑南尚有两里,正是休整良地。队中熟练将士立即取水喂马,轻拍马颈解其疲乏,有人递来干粮与温水,武阳仅匆匆咽下一口干饼,便披了件粗布外衣,将佩剑藏于衣下,再令左右两名天武骑兵扮作商旅随从,三人更换装束,转眼化作一组朴实无华的布商。

“走吧,”武阳轻声道,抬头望了望天边,“我们得先入一趟城。”

武阳了解,无论敌情多么详尽,若不能亲眼所见,终非万全之策。而对手是诸葛长明,他不敢轻敌。

郑南城北门处,兵士照常值守,城楼上谢家军的旗帜高高挂起,但守卫却不显紧张,门楼下的军士亦未身披重甲,仅穿棉衣裹甲,手持长枪站在一侧。

武阳三人排在进城的商队之后,手推小车,车上盖着帆布,隐约露出几匹精美布料。他们身上的灰布衣沾着尘土,看上去颇有几分行脚商人的模样。

当轮到他们上前时,一名守城兵士懒洋洋地抬眼问道:“哪来的?入城作甚?”

武阳笑容谦和,作揖答道:“在西南做些小布料买卖,听闻郑南百姓多,特意来贩布,想在南市摆摊。”

那兵士扫了他几眼,眼神落在车上的布匹之上,又转头看向武阳身后两人,狐疑道:“怎么三人进城还推这么一车?看着不像庄货,倒像是……”

另有一名年长军士走上前,打量了几眼武阳,冷声道:“手伸出来。”

武阳微一愣,随即从容伸手,掌中尚有厚茧,指节分明,毫无武将征战之痕,倒像是搬运粗活人家的劳手。

军士点了点头,又拉开武阳肩包查验,看到的果然是账册与商用尺码布签,终于点头放行。

“进吧,进城前可别耍花样,最近诸葛先生下了令,虽宽人治城,但对奸细毫不留情。”

武阳三人入城后心中皆是一震。

果然如他所料——诸葛长明并未对外大张旗鼓整军布防,反而让百姓如常生活,兵马虽在,但大多数藏于暗处,此法虽未及谢必安之威压,却更得民心。

他一路行至南市,穿街过巷,仔细观察民情军势。街边铺户如旧,摊贩摆布整齐,小贩高呼生意,儿童嬉戏奔跑,路边更有布坊、铁铺、豆腐摊热闹非凡。

所经处多为普通百姓,衣着干净,脸上并无饥饿忧惧之色,这与前日他入谢必安所下之西州城形成了鲜明对比。谢必安虽未屠城,却也不予管理,任由兵卒私征民力、商贩横征重税,城中民怨四起。

而郑南城内井然有序,足见诸葛长明治下宽仁有道。

一名布庄老板正在门前招徕,武阳走上前去,与其搭话,话语间有意试探布料来源与布税情况,不动声色探出,城中近日并无大军调动,官府甚至未加强布匹管制,这表明城中并未因战事而紧急戒备。

谈话间,武阳看见不远处街巷中,一队甲士悄然行过,身披轻甲、腰佩短剑,队列整齐、却极为低调,显然是暗中巡逻兵。

他眼中微动:此地虽表面松散,其实内紧外松。诸葛长明用兵之法,不容小觑。

采买完毕后,武阳让随从将十余匹布料放于车上,用粗麻布封好,看似寻常买卖。趁着夕阳未尽,三人从东门绕行出城,城门口守军虽有疑色,但经前日记录,倒也未细问。

出了城后,三人疾行穿林绕道,最终在林中密林隐蔽处与天武骑会合。

夜幕降临,山风微寒,营地内天武骑将士就算感到寒意依然没有生火,天武骑围坐在一起食用干粮,武阳将打探情况细细讲述一遍。

“诸葛长明治城有道,城内军备隐而不显。不过城内谢家军人数就在一千左右,现在我们养足精神,后半夜突袭郑南城可得。”武阳缓缓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