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乘坐热气球去三国 > 第181章 万事俱备以待天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备打仗确实差点火候,尤其是指挥大军团作战,别说跟曹操比,就算是比袁绍都大有不如。

但不得不说,他治理民生,平衡各方,调和内政,着实是把好手。

也难怪历史上,刘备从樊城败退时,有那么百姓愿意抛家舍业跟着他渡江南下。

因为刘备总能让人从他身上,看到希望——吃饱饭的希望。

历史上刘备身为一个外来户,能够坐稳益州之主的位子,人格魅力是一方面,梳理内政协调各方的能力也是一方面。

尤其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精锐全都被葬送的情况下,刘禅继位后,依旧能够顺利的坐稳皇位,靠的是谁?

还不是刘备搭建出来的框架足够结实,打的基础足够牢固,只要朝中有一二靠谱的辅政大臣,就能保着刘禅继续坐皇位。

你说刘禅是靠着诸葛亮,才坐稳的皇位,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刘备给他留下的基础,诸葛亮也不可能稳住局势。

你可以说刘备打仗人菜瘾大,但你不能说他没有治理天下之才。

相比于军事方面的才能,刘皇叔在内政方面的成就真的是三国顶尖的。

如今的关中,就被刘皇叔治理的井井有条。

可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关中如今人口稀少,刘浪迁徙凉州汉民填充关中,几十万人口的大迁徙,不论在任何朝代,都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

这些人口,每一个都是未来的战争潜力,是汉室重新崛起的底蕴,他们每一个都弥足珍贵。

在迁徙的路上,既要保证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还要预防几十万人汇聚后,可能产生的瘟疫,等到了关中,还要把他们打散后,分别安置,给他们建造居住的地方,最后还要划分农田,租借农具种子,等等等等。

这其中琐屑繁杂之事,多如牛毛。

但刘皇叔却能将此一一落实,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

如今天下十三州,没有一处不在大战。

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底层的老百姓。

河北大战一年有余,眼见还不知何时才能消停,许多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就从冀州、兖州等地逃难到关中,想要找条活路。

凛冬已至!

长安城外的风雪卷着砂砾扑打在临时搭建的流民安置点上。

刘备裹着褪色的斗篷,踩着积雪在窝棚间穿行,发梢与眉睫都凝着白霜。

忽然,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左侧草棚传来,他疾步而入,见一位新来的老妇人正蜷缩在破棉被里发抖,身旁的孩童饿得直啃木棍。

“来人!”刘备嗓音沙哑,“速将库中的棉衣分给他们,再调一批栗米熬煮成粥分下去。如今天气冷了,把往日一天两顿的米粥改成三顿。再把医官叫来!”

他脱下自己的狐裘披在老妇人身上,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初生的婴儿。

随行的官吏面露难色:“尚书大人,这批物资是要留给明日抵达的凉州移民的......”

“他们等不及了!”刘备猛然转身,眼中闪着罕见的怒意,“立刻调拨,休要多言!”

这已是他连续巡视的第七日。

自凉州移民的消息传来,长安便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

刘备既要处理各地流民问题,又要协调凉州移民之事。

两者都是重中之重,稍微处理不好,很容易让朝廷历尽千辛万难才树立起来的口碑崩塌。

为此,刘备专门将治所搬到城门口的帐篷里,案头堆满密密麻麻的竹简:《移民安置细则》《农具分配表》《新垦田地丈量法》,每一份文书都批注着蝇头小楷,墨迹都被手指反复摩挲得脱墨了。

"大人,朝中有人联名上书,说新划的田地侵占了他们的农田。"主簿小心翼翼递上竹简。

这些人,本来都是关中的大族,只是李傕郭汜肆虐关中之时,他们全都携带家眷跑路了。

如今眼瞅着朝廷在关中大势已成,就想通过朝中做官的亲朋故旧,把关中的土地重新攫取到手中。

刘备接过看了眼,冷笑一声:“李傕郭汜作乱时,他们跑的比谁都快;如今百姓要开垦荒地,倒想起祖产了?”他抓起毛笔,在竹简上重重批下:“凡名下田地撂荒五年以上者,一律充公!”

还是不可能还的,打死都不可能还。

关中如今就靠着分田来招揽人口,赏赐军功,以此来屯田聚粮,好早日做到自给自足。

要是全都还回去,这么多百姓还怎么安置?有功的将士还拿什么奖赏?朝廷还拿什么屯田聚粮?

但是又不能太过强硬,毕竟联名上奏的官员这么多,总得给点面子。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授田撂荒两年的,一律收回国有。

私人的田地,因为欠税超过三年的,也可以收归国有。当然,特殊时期,比如汉武帝的时候,撂荒一年以上,就被收归国有了。

刘备特地批示,撂荒五年以上才充公,已经是很给他们面子了。

要是有些人真的不识抬举,莫非欺刘皇叔的雌雄双剑不利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