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翰林出身官职正四品且是萧鸣凤的科场前辈,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比萧鸣凤高,今日低调亲自登门:“萧大宗师,如今能南京城里能压制杨植的,只有你了!老夫知道大宗师与杨植有拐弯抹角的关系,今日腆着脸来求你,望大宗师施与援手,老夫没齿不忘!”
萧鸣凤眨眨眼,问道:“汪前辈,何必这样麻烦?听说佛教辩经,两方必分出胜负,既分高下,亦决生死!败者当场自裁!你或王博士写一篇文章驳倒杨植就是了!”
汪伟苦笑一声:“我华夏与天竺释教完全不一样!
像前宋张载创立关学,二程创立洛学,朱子创立闽学,都不是互相驳倒,而是互相称赞,却各成一派;今日大明,湛若水、罗整庵、王阳明也是各说各话,这种事根本辩不出胜负的!”
萧鸣凤想了想,汪祭酒靠学问、出身、名声吃饭,最大的弱点也就在这里。一旦背上或学问不精或打压学生的任一名声,汪伟在士林就臭了,一生功业化为乌有。
难怪李充嗣老巡抚说杨植是苏秦张仪一流的人物!他广洒揭帖后就躲起来,给人造成受尽委屈、愤世嫉俗的无辜弱者印象,而年轻士子最吃这种人设!
此子心机深沉,善于操弄人心引导舆情,此时已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里,萧鸣凤对汪伟说道:“汪前辈,我尽力而为!只是晚辈我有一事不明,怎么会搞成这样?
事情的起因、经过,汪祭酒能不能敞开心扉,跟下官说说?让下官了解前因后果,才好为祭酒解困。”
汪伟为难地沉默片刻说道:“罢了,罢了!反正我也没有前途,官位止于此!我不瞒大宗师,还请大宗师不要外传,知道就好:是杨首辅托人传话,让南京国子监给杨植一个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