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叔,村里那位声名远扬、技艺精湛的木匠,双手粗糙得如同历经风雨侵蚀的老树皮,满是岁月与劳作留下的痕迹,每一道纹路,都是他与木头相伴的见证。此刻,他正熟练地摆弄着一块木头,木屑簌簌地往下掉,仿佛在欢快地诉说着他与木头之间那深厚的不解之缘。他脸上挂着憨厚的笑,露出一口大白牙,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真挚,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我看行!到时候我还能给民宿雕几个木头摆件,让游客感受下咱传统手艺的魅力。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那可是咱的根呐,不能丢!我做的那些花鸟摆件,栩栩如生,放在民宿里,一准能给屋子添上别样的光彩,就像给平淡的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好比那鲁班祖师爷,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手艺,留下了千古佳话。咱们虽比不上祖师爷那般厉害,但也得把手艺传承下去,这是咱的责任呐。” 赵二叔的声音虽不高亢,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与传承的决心,如同汹涌的暗流,在众人心中激荡起层层波澜,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在温暖的阳光下,讨论热烈得如同夏日的骄阳,炽热而充满活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或粗犷豪放,如同奔腾的江河;或细腻入微,恰似潺潺的溪流;或智慧灵动,仿佛闪耀的星辰;或朴实无华,犹如坚实的大地。但无一不展现着当代农民的崭新风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如同编织绚丽的锦缎一般,一步步将心中的梦想编织成现实,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恰似那沉睡千年的巨龙,即将苏醒腾飞,震撼天地。
夜,黑得如同深邃无底的墨渊,让人望之生畏。星星点点的繁星,仿若老天爷不经意间撒下的芝麻粒儿,却亮堂堂地闪烁着,似是在窥探人间的秘密,又似在为这片土地指引着方向。我,心中恰似这夜空,又深又亮堂,装满了无数的好念头,犹如那藏满宝藏的神秘宝箱,等待着被开启。我为了给乡亲们拨开那心头的迷雾,愣是绞尽脑汁,整了场 “心窝子火堆夜话”—— 说是夜话,实则是把老一辈的金点子和新一辈的闯劲头,像汇聚溪流一般,拢在一块儿,热热乎乎地聊聊,给咱茅山涡的明天,编织一个璀璨夺目的梦,一个能改变命运、让生活焕然一新的梦。
那晚,村口的老槐树下,火堆烧得旺旺的,火苗子如同舞动的精灵,欢快地蹿得老高,噼里啪啦地响着,火星子像调皮的孩子,时不时地蹦出来,映得人脸红扑扑的,仿若熟透的柿子,透着一股生活的热乎劲儿。我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浅蓝布衫,因白天干活出了汗,布衫还有些潮乎乎的,贴在身上,却丝毫未减我心中的热情。袖子卷得老高,露出结实的胳膊,肌肉随着动作微微起伏,眼神里透着股子坚定和温柔,恰似那能穿透黑暗、照亮人心底的明灯。我站在火堆旁,开口便是一股子暖人心的热乎气:“乡亲们,今儿个咱们不扯别的,就痛痛快快地说说咱茅山涡的以后,咋样让咱的日子过得更红火,让咱的村子在这新时代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旁边坐着的老李头,头发花白得如同冬日的霜雪,胡子拉碴的,像是荒草丛生,透着一股不羁的味道。但那双眼睛,亮得如同鹰隼,透着股子精明劲儿,让人不敢小觑。他是村里的老木匠,手艺精湛,心细如发,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袋锅子一闪一闪的,仿若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慢悠悠地说:“我说啊,还是得靠咱们的手艺,一代传一代,不能丢喽!就像我做的那些桌椅板凳,用的都是咱村自己的木料,结实耐用。城里人来了,看到咱这纯手工的物件,保准稀罕得不行。这手艺,就是咱的传家宝,得好好守着。你们知道吗,以前咱村有个老匠人,一辈子就钻研木雕手艺,那手艺精湛得,十里八村都闻名。有一次,一个富商路过咱村,看到他的木雕作品,当场就出高价要买走,可老匠人愣是没卖。他说,这手艺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为了钱就随便卖。后来,老匠人把手艺传给了徒弟,徒弟又传给了徒孙,咱村的手艺才一直传到现在。咱们也得有这股子坚守的劲儿。” 话虽不多,却字字如重锤,砸在人心坎上,激起层层涟漪,让人陷入沉思。
再瞧瞧张婶子,她可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一头短发干净利落,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好似风中摇曳的麦穗,充满了生机。笑起来眼角堆满了皱纹,恰似盛开的菊花,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烟火气。她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蒲扇上画着简单却灵动的花鸟图案,轻轻摇着,给闷热的夜晚带来一丝凉风,仿若一阵春风,拂过心田。她接过话茬:“对,还得是人心齐,泰山移。你们还记得不,以前村里有户人家,男人突然生病倒下了,家里顶梁柱没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孩子要上学,家里要吃饭,女人一个人根本撑不起来。可咱村里人,二话不说,这家送点粮食,那家帮着干农活,有的还凑钱给男人看病。硬是帮他们家挺过了难关。就像那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咱们邻里间就得互相帮衬,这样啥难关都能过去。上次村里遭了水灾,大家也是齐心协力,互相帮忙抢险救灾,房子冲坏了一起修,粮食冲走了一起凑,不就这么挺过来了。这就是咱村的魂,不能丢。要是没了这份团结,咱村早就散架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