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六回·秋分平补·芡实粥固肾涩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六回·秋分平补·芡实粥固肾涩精

又演示“固肾功”:“自然站立,双手攀足固肾腰(肾经循行),配合‘吹’字诀(肾音),每式做九遍,可补肾固涩,防精气外泄。”

竹青化作小童,分发“秋分香囊”:“内装芡实、莲子、砂仁、肉桂,佩于‘神阙’穴(肚脐),可温肾健脾,防五更泄泻。每晚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以芡实粉调蜂蜜敷‘涌泉’穴(肾经井穴),可引火归元,防虚火上炎。”

结语·水土合德

卯时正,仙子一行踏上归程,老塾师送来新写的《脾肾论》手稿,阿楠的药篓里装满百姓送的芡实、莲子,竹青则扛着一袋新收的山药——那是农妇张氏硬塞的,说“吃了仙子的粥,山药长得比人高”。

回望州府,济生堂的屋檐下挂着七串芡实穗,微风拂过,穗子轻摇,恰似脾肾之气的和谐共振。阿楠摸着腰间的“固肾香囊”,问:“师父,为何秋分治泻,有时用附子大热之药,有时用荷叶清凉之品?”仙子停在芡实田的“水土平衡”石旁,石上天然有一凹一凸,宛如脾肾互补:“秋分者,平也。平者,非不偏不倚,而是‘偏盛则矫之,偏衰则补之’。就像这芡实,生用偏凉(清湿热),炒用偏温(补脾肾),全在因时、因地、因人而施。下一站,寒露养阴,当知‘肾水亏虚’的机变了。”

赞诗

秋分昼夜两均平,脾肾双虚泻不成。

芡实凝珠通水土,罗汉烹粥固金茎。

七方调和生克妙,九针补泻化裁精。

莫叹秋深寒气重,一瓯粥里见春生。

预告·第十七回·寒露养阴·百合羹润肺滋肾

却说罗汉果仙子归山后,见芡实田中的水鸟已南迁,忽闻山下村落传来“虚喘”之声,百姓动则气喘,腰膝酸软,夜间盗汗,舌光红无苔。时值寒露,阴气渐盛,肾水亏虚,不能上济肺金,致“金燥水涸”。欲知仙子如何以百合羹配伍罗汉果,润肺滋肾、金水相生,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