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过盆地,又爬过一道长长的山岭。
紧接着下了一段短短的坡后,真正的爬山之旅开始了。
“之”字形的公路在陡峭的山崖上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扭动身躯的巨蛇。
汽车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喘着粗气,冒着黑烟,艰难地前行。
公路左侧是峭壁,有的高耸,有的低矮,不管高度如何,都裸露着青白色的石头和灰黄色的泥土。
或许因为开凿时间不长,峭壁上不太稳固的石块和浮土时不时簌簌落下。
右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黑黝黝的山谷中,偶有树尖探出头来,映入公路上人们的眼帘。
晕车的人再度难受起来,纷纷趴在厢板上。
杜武的母亲安慰大家说:“这是最险的地方,过了这儿,就好走多了。”
司机全神贯注,不停地转弯、躲避石子,小心翼翼地向山上攀爬。
转过18道险弯后,汽车终于从南侧山底转到了北侧山腰,接着慢慢向下拐去。
虽然依旧在山上,但道路平缓了许多。
又过了一会儿,杜武母亲说道:“前面就到草尖岭了,我听我家老杜写信提过这个地方,咱们要去的地方可能就在这岭后面。”
“那可太好了!可算快到了,这一路快把人折腾死了。”众人回应道。
汽车继续爬坡、下坡……
终于,在夕阳西下,红红的太阳照到西山时,翻过了草尖岭。
累得满头大汗的司机把汽车驶入平坦的公路,想到离家近了,他兴奋地在驾驶室里高喊:“毛主席万岁!”
车厢内晕晕乎乎的人们也跟着大喊:“毛主席万岁!”
司机接着又大喊:“到了,再转一个弯,就到家了!”
大家欣喜若狂,历经一路颠簸,终于要到家了。
这份喜悦,不单单属于车上这些历经长途跋涉的人,还有已经早早来到三线的人们。
清晨,李春雨早早起床,来到桥口向南眺望。
昨天下午,他到宋东方办公室汇报基建工程进展时,恰逢宋东方办公室的电话响起。
电话是县铁路计划调度打来的,通知明天早上搬家的火车到站,让工厂准备汽车去县火车站接人、接物资。
李春雨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回到单位就向同志们通报了此事。
快下班时,指挥部也下发通知,让各单位做好接站、搬运和安置工作。
此刻,李春雨站在桥口,看着新修的公路,满心欢喜,一想到今天就能见到亲人,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这时,高丰收走了过来打趣道:“想老婆了?你才回来没几天!”
李春雨笑着回应:“可不是只有你们年轻人会想,我们也一样。而且这事挺奇怪的,长时间不见,还不怎么觉得,短时间不见,反倒想得厉害,你说怪不怪?”
高丰收叹了口气说:“怪什么?大家都想,只是有的人说出来,有的人藏在心里罢了。唉,我家那小子快一年没见到我了,见面了,还不知道认不认识他爹呢!”
李春雨连忙安慰道:“放心吧!怎么会不认识呢。”
两人正闲谈着,身后传来声响。
他们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李文化老师傅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高丰收热情地大声问候道:“李师傅,早上好!您上班可真够早的,今天肯定又是第一个到!”
李文化笑着回应:“在家也没什么事,早点来,能为三线建设多贡献点力量。”
说完,便骑着自行车向北去了。
李春雨又伸头往南边望了望,高丰收也跟着看了一眼,然后说道:“别看啦,还早着呢!”
李春雨点点头,便和高丰收一起回家了。
在锦东厂区,炸山、平坡、建房的基建队伍正进行倒班作业,全力推进建设。
门卫的哨兵由三线建设人员与基建单位的保卫人员共同担任。
正在建设的三线有两个厂区,左右分布。
左边是主厂区,此刻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主厂区门口正对着的山腰下,有一块被削平的石头,上面醒目地写着红色大字:锦东。
右边的厂区,则计划建在山洞里。
李文化哼着小曲,骑着自行车,满心欢喜地朝厂区驶去。
他转过右桥,进入矿洞沟。
只见几间砖瓦房旁,停着几十辆汽车,许多司机站在路旁。
一个正在吸烟的司机大声喊道:“李师傅,早上好!”
“你更早啊,你们几点出发?”
“马上就走!”
“一路顺风!”
李文化路过运输队的区域,来到变电所的几间砖瓦房前。
变电所的电工郑爱春扯着大嗓门向他问好。
运输和能源部门作为三线建设的先头部队,工作至关重要。
李文化又往前走了一百多米,爬上一个小坡,来到洞口。
洞口值班的同志说道:“李师傅,早上好,每天您都第一个到,太积极啦!”
李文化推着车回应:“吃了吗?”
“还没呢,等换岗了再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