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发生了——野猪嗅了嗅红色液体,突然打了个喷嚏,转身钻回树丛,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这是什么魔法?"龙安心目瞪口呆。
阿公咧嘴一笑,露出几颗参差不齐的黄牙:"火药籽加硫磺粉,配上'驱兽调'。老辈猎人都会。"他收起皮袋,"比你们的枪好使,不伤性命,不结仇。"
龙安心突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动物纪录片,某些原始部落会用特定频率的声音驱赶大象。难道苗族猎人也掌握了类似的声学技巧?这种知识为何从未被现代科学记录?
下山的路因为雨水变得更加泥泞。阿公从一棵树上割下几段藤蔓,教龙安心编成简易的防滑鞋套。藤蔓纤维坚韧异常,表面还有防滑的天然纹理,比龙安心在户外用品店买的高级登山鞋更适应这种地形。
"这叫'山筋藤',"阿公边编边解释,"我们以前拿它做桥,比你们的钢筋水泥结实。五八年发大水,钢桥冲垮了,藤桥没事。"
龙安心想起村里那座古老的藤桥,确实历经风雨依然坚固。现代材料科学最近才开始研究这种天然纤维的潜力,而苗族已经应用了几百年。
接近山脚时,雨停了。夕阳从云层中透出,将满山的雨滴染成金色。阿公停下脚步,将药篓里的收获倒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开始分类整理。
"给你。"他突然将约三分之一的药材推给龙安心,包括那些最珍贵的五倍子虫瘿。
"这...这太贵重了,"龙安心连忙推辞,"我不能要。"
"山是大家的药箱,"阿公坚持道,引用了一句苗族古谚,"采药人不分药,下次山神不给药。"
龙安心突然明白了苗族共享经济的深层逻辑——这不是简单的慷慨,而是一种基于长远利益的智慧。确保每个人都有药可用,整个社群才能健康延续。
他郑重地收下药材,用阿公教的方法包好。老人满意地点点头,从腰间解下那个装火药籽的小皮袋,也递给了他。
"下次上山带着,野猪闻了就跑。"阿公眨眨眼,"不过'驱兽调'得自己学,我没空教你。"
回村的路上,龙安心胸口的那枚蝴蝶银饰不再发烫,而是带着一种温暖的重量,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他想起阿公说的"用骨头记路",突然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真正的知识不是储存在书本或手机里,而是通过亲身体验刻进生命本身的记忆。
吴晓梅在村口等他们,看到龙安心满身泥泞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阿公简短地交代了几句采药的经过,特别强调了龙安心救他的那段。吴晓梅的眼神立刻柔和下来,伸手拂去龙安心头发上的树叶。
"桑耶公在等你,"她对龙安心说,"关于那些种子的事。"
龙安心点点头,刚要离开,阿公叫住他:"汉人小子,明天还上山吗?"
"当然!"龙安心不假思索地回答。
老人咧嘴笑了:"那记得带块姜,教你认'地火根'。"他转向吴晓梅,用苗语说了几句。吴晓梅脸突然红了,轻轻推了老人一把。
"阿公跟你说什么?"走向桑耶公木屋的路上,龙安心好奇地问。
吴晓梅摇摇头,耳根依然泛红:"他说...说你骨头里可能流着一点苗家的血。"
夜色降临,村寨里零星亮起了灯火。龙安心摸了摸胸口的蝴蝶银饰,想起悬崖边上那一刻的生死抉择。也许阿公说得对,有些东西确实刻在骨头里,与血统无关,与选择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