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 > 第11章 汉废帝:刘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贺的27天帝王梦的跌宕人生

公元前92年,大汉王朝正值汉武帝刘彻统治后期,天下初定,百姓在历经多年的征战与发展后,生活逐渐安稳。在这一年,昌邑王刘髆府中一片喜庆,他的儿子刘贺呱呱坠地。这个小生命的诞生,虽未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却在日后成为西汉历史上一段充满戏剧性与争议的传奇主角。

刘贺自幼生活在昌邑王府,作为王爷之子,他尽享荣华富贵,却也因家人的宠爱与放纵,养成了自由随性、不受拘束的性格。彼时的西汉宫廷,在汉武帝的强权统治下,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为了权力明争暗斗;后宫之中,妃嫔们为了子嗣与地位勾心斗角。而远在昌邑的刘贺,却仿佛置身于这一切纷争之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肆意玩耍、成长。

公元前88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刘髆因病去世,年仅四五岁的刘贺不得不早早地扛起昌邑王的重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一夜之间,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成为了掌控一方封地的藩王,诸多责任与礼仪向他压来,可年少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

在封国内,刘贺渐渐长大,行为也愈发放纵。他对宫中的规矩和礼仪视若无睹,常常出外游玩狩猎,兴致来了便日夜不停。侍从们虽忧心忡忡,却不敢多言。当汉武帝去世的噩耗传来,整个大汉王朝沉浸在悲痛之中,其他藩王皆遵守礼仪,为武帝服丧致哀,刘贺却依旧我行我素,照常外出游玩,仿佛此事与他无关。他的这些行为,让朝中大臣们对他的印象极差,认为他毫无藩王之礼,行事荒唐。

郎中令龚遂是个忠诚正直之人,他深知刘贺的行为若不加以纠正,日后必将惹出大祸。于是,他常常当面劝谏刘贺,言辞恳切,甚至声泪俱下。有一次,龚遂看到刘贺又要外出游玩,赶忙上前阻拦,说道:“大王,如今国丧期间,天下臣民皆在为武帝守孝,您身为藩王,更应以身作则,遵守礼仪。怎可如此肆意妄为,不顾天下人的看法呢?”刘贺听后,虽表面上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故态复萌。

龚遂为了让刘贺能有所改变,还为他挑选了一些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人陪读,希望能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他。然而,刘贺对这些陪读之人十分厌烦,没过多久,就找各种借口将他们统统赶走。在他看来,这些规矩和教导都是束缚他自由的枷锁,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公元前74年。这一年,西汉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且没有留下子嗣。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朝堂的平静,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此时戾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早已含冤而死;齐怀王刘闳早逝;广陵王刘胥行为放荡不羁,举止毫无皇家风范,不被霍光等大臣看好;燕剌王刘旦在昭帝时期就因觊觎皇位而被惩处,已无继承资格。一时间,可供选择的皇位继承人少之又少。

大将军霍光,这位历经武帝、昭帝两朝的权臣,在朝中威望极高,手握重权。他跟随汉武帝近30年,深受武帝信任,武帝驾崩后,他受命辅政汉昭帝,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立下了赫赫功勋。面对皇位空缺的局面,霍光与丞相、太后商议后,最终决定迎立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在霍光等人看来,刘贺年轻,且在封国时虽行为放纵,但或许能在进入宫廷后,在众人的教导下有所改变,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

刘贺接到征召入京的诏书时,正值深夜。他在睡梦中被侍从唤醒,迷迷糊糊地打开诏书,当看到自己即将成为皇帝的内容时,瞬间清醒,兴奋得难以自持。他不顾夜深,立刻下令准备车马,恨不得马上就出发前往长安。

第二天天还未亮,刘贺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进京之路。他一路快马加鞭,日行百三十五里,沿途累死的马匹不计其数,侍从们也被他折腾得疲惫不堪。王吉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担忧,赶忙上书劝诫刘贺:“此次因昭帝丧事征召入京,大王宜日夜悲伤,以表对先帝的敬重。如今霍光辅政,他深受武帝所托,位高权重,希望大王到了京城后,政事要多多听从于他,切不可意气用事。”然而,刘贺此时满心欢喜地憧憬着未来的皇帝生活,对王吉的劝谏并未放在心上。

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刘贺的种种行为尽显荒唐。他派人四处寻找长鸣鸡,说是要用来玩乐;还购买积竹杖,仿佛把这次进京当作了一次寻常的出游。不仅如此,他还让奴仆沿路掳掠民女,藏在装衣物的车上,供自己玩乐。郎中令龚遂实在看不下去,苦苦劝谏,刘贺才勉强将犯错的奴仆交给执法机构处理。

当刘贺一行即将到达长安东都门时,龚遂赶忙提醒他,按照礼仪,见到国都要哭泣,以表对先帝的哀悼之情。刘贺却满不在乎地推脱道:“我嗓子痛,不能哭。”到了城门,龚遂再次催促,他依旧无动于衷。直到快到未央宫东门时,在龚遂的再三劝说下,刘贺才勉强挤出几滴眼泪,装模作样地哭了一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