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53章 石佛语禅,词落青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3章 石佛语禅,词落青阶

"可不是嘛,"阿哲嚼着面包,望向大佛,"你看这香火绵延了多少年,钟声还在回荡。词里写'净化心灵自泰然',我刚才跟着香客拜了拜,心里真的静下来了,好像把来路上的烦躁都忘了。"

一阵山风掠过,佛前的铜铃发出清越的响声。煜明忽然想起美友读后感里的话:"人与自然、信仰在此刻达到了和谐统一。"他转头看向阿哲,阳光在好友脸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忽然开口:"阿哲,我们把这次的感受也写成词吧?就接着《云麓词心录》写。"

阿哲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不过得你主笔,我给你当参谋。你先说说,想怎么写?"

煜明站起身,走到佛前,抬头仰望。大佛的目光仿佛穿越千年,与他的视线在空中交汇。"我想写初见时的震撼,"他缓缓道,"写石阶红毯,写金光宝相,还要写香客的虔诚,经声的缥缈。"他顿了顿,想起晨雾中佛首的轮廓,"还要写这山与佛的关系,好像佛就是山,山就是佛,'峻岭崇山,大佛庄严,俯瞰世间',这句开篇真好。"

阿哲走到他身边,两人并肩而立,望着眼前的巨佛。"我觉得下阕该写匠人,"阿哲指着佛身的凿痕,"没有他们的心血,哪有这慈悲眉眼?还有这香火钟声,都是活着的文化。'香火绵延,钟声回荡,净化心灵自泰然',这句说得太对了。"

山风吹动煜明的衣角,他忽然觉得,此刻站在佛前的不仅是他和阿哲,还有千年以前的工匠,以及无数前来朝拜的香客。那些凿刻的痕迹,燃烧的香火,飘荡的经声,都在时光中凝结成一种永恒的力量。

第四章 归程墨暖,词落云麓

返程的车上,煜明捧着笔记本,借着车载充电器的灯光修改词句。阿哲专心开着车,偶尔从后视镜里看他一眼。车窗外,山西的夜色渐渐被甩在身后,化作流动的光点。

"我把下阕改了改,"煜明忽然说,"原来的'人间盛景当前',我想改成'千年凿刻精魂',更能体现匠人的心血。"

阿哲点点头:"这个好,有历史的厚重感。'石开神面,慈悲眉眼'这两句要不要保留?我觉得特别传神。"

"当然保留,"煜明笑了,笔下的字迹流畅起来,"还要加上我们看到的细节,比如佛足边的香炉,香客系的红绸,还有那些古松。'松柏倾枝听禅,更经幡红绸映石阶',这样画面就更具体了。"

车子驶入服务区,阿哲去加油,煜明则坐在车里继续写。写到"凝眸久,感祥和之气,笼罩山川"时,他仿佛又看见大佛在晨光中的模样,那祥和之气不仅笼罩着蒙山,也似乎融入了他的笔墨之间。

阿哲回来时,看见煜明正在誊抄最终稿。"写完了?"他探过头,"念来听听。"

煜明清了清嗓子,轻声读道:

"峻岭崇山,大佛庄严,俯瞰世间。

望阶梯红毯,'国泰民安',金光宝相,福佑千般。

松柏倾枝,经幡映阶,香客虔诚香火绵。

微风起,送梵音入耳,心近真禅。

千年凿刻精魂,引无数游人仰圣颜。

叹石开神面,慈悲眉眼,衣褶藏韵,斧凿通玄。

钟响云深,炉烟篆古,洗尽尘嚣意自闲。

凝眸处,正祥光万缕,漫染青山。"

读完最后一句,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阿哲发动车子,轻声说:"比美友那首更有烟火气,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写进去了。尤其是'衣褶藏韵,斧凿通玄',把匠人精神写活了。"

煜明合上笔记本,窗外的星光倒映在他眼中。他想起在大佛前,阿哲为了帮他找一个合适的拍摄角度,差点踩空石阶;想起阿哲举着反光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汗水顺着脸颊滴在镜头盖上。这些画面与词中的字句重叠,让墨香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阿哲,"煜明忽然说,"等孩子出生了,我们带他来蒙山吧,让他看看这大佛,听听这钟声。"

阿哲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声音里带着笑意:"好啊,到时候你再教他读我们写的词,就说这是爸爸和叔叔用脚步和镜头换来的文字。"

车子重新驶入夜色,朝着黑龙江的方向奔驰。煜明打开车窗,让夜风灌进车厢,带着蒙山的气息。他知道,这次旅程不仅是为了追寻一尊石佛,更是为了在词心与友情的交汇处,刻下又一道深深的印记。《云麓词心录》的第二页,已被蒙山的石语和友人的温度,染得墨香四溢,禅意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