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女演员的片酬则低于十万,且均为固定薪酬,无分红、无助理、无特殊待遇,与男星的收入差距悬殊。香港一线男星如许贯杰和成龙,片酬高达三百万港币左右,而二线女星的收入仅为他们的一成。
二线男星的片酬视情况而定,例如新晋红星谭咏麟、林子祥等人的片酬约在三十万左右,但波动较大,票房不佳时可能骤降,反之则会上升。
至于一些资深二线演员,如郑少秋、许冠文、洪金宝、石天、麦嘉等,片酬介于五十万至百万之间,即便作品失败,其地位和收入也相对稳固。
《无双》与《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均采用海选方式挑选主演,显然不会考虑许贯杰或成龙这样的顶级明星。这两部影片的制作预算分别为一千万和两千万港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笔资金足以邀请一线明星组合并外加二线配角。消息传出后,业内普遍持怀疑态度,尤其第二部的高额预算更是引发热议。
尽管今年已有投资3000万的《蜀山》电影上映,但人们对它的质量仍半信半疑。
听说又有公司要投资这么多钱拍电影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怀疑是不是数字搞错了。然而,当得知背后操盘的是完美娱乐,而它的母公司完美集团的老板正是吴耀祖时,人们的看法悄然转变。
这就好比2022年,一个小公司宣布要拍10亿和20亿成本的电影,几乎没人相信。但如果这话出自一位刚收购数百亿市值公司的富豪之口,那情况就不同了,至少会让人将信将疑。
8月5日和6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东136号的金心大厦注定成为一个焦点。
八月三日,中午一点半,TVB无线电视城。
周星星坐在《430穿梭机》节目后台,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神情专注。
今年21岁的周星星发展并不顺利。去年他报考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未果,后来通过戚美珍的推荐才进入夜训班学习。今年毕业成为正式签约艺员后,被安排主持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并在节目中与搭档龙炳基主演单元剧《黑白僵尸》。就在他沉浸其中时……
他的搭档、同样担任《430穿梭机》主持的龙炳基走近,见他还未离开,好奇地问道:“咦?阿星,怎么没走?平日这时候你早到清水湾了。”
这时代,大型电影公司大多有自己的影城。嘉和的影城位于钻石山,邵氏的则在清水湾。
以往,周星星在《430穿梭机》结束工作后,会立刻赶往清水湾,要么客串电影或电视剧的小角色,要么帮忙做些幕后事务。
即便没有角色可演,他也乐意留在影城帮忙打杂。
这份勤勉让龙炳基十分钦佩。通常节目录制结束后,大家都疲惫不堪,其他主持人和演员会选择休息,唯独周星星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上午拍完劳累的节目,下午仍会跑去清水湾当免费的临时演员,顶多混个盒饭。
从前无论天气如何,他的计划从不改变。今天破天荒这么晚还没动身,龙炳基因此感到疑惑。
两人年纪相仿,周星星笑着回答:“基哥,今天有点事,不去清水湾了。”
“别这样叫我!”龙炳基皱眉,“你这么喊真别扭!”
“那叫阿基好了。”周星星毫不在意。
“还是怪怪的……”龙炳基无奈。
“炳基”这个名字用粤语完整念或读全名都无妨,但单独叫“基”时总觉得怪异。
“你在看什么?”龙炳基转移话题,毕竟名字由父母定下无法更改。
周星星晃了晃手中的报纸。
“《天天日报》啊!”
龙炳基瞬间来了兴趣:“就是那条关于大吴电影公司海选主角的通知吧?”
“大吴”是吴耀祖的外号。香港人喜欢给富人起绰号。
城中几位华人富豪皆有自己的专属称号:做塑胶生意的称塑胶大王,钟表生意的叫钟表大王,避孕套生意的则被称为安全大王……
富甲一方的包玉港,绰号“船王”。李黄瓜虽投身房地产,却仍以“塑料花大王”闻名,直到1987年股灾后才得“超人”之名。李兆基拥有“四叔”“股神”“大李”等众多外号。
吴耀祖亦不例外,但他年轻且主业模糊,似乎仅在股市中知名。因“股神”李兆吉威名犹存,媒体未贸然赐予此称号。“美丽华酒店”虽在港岛位列前五,但不及半岛酒店强势,故无法称酒店大王,媒体遂赠其简朴名号——大吴。吴耀祖对此颇为满意。
周星星笑对龙炳基道:“没错没错,全港演员几乎都订阅了《天天日报》。阿基,这位大吴真厉害,连报纸都被他买下了!”这源于《天天日报》老板刘天生意亏空至破产边缘,报社管理混乱且持续亏损。吴耀祖得知后,让完美文化出手收购。
因此,《无双》与《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的角色招募信息得以在《天天日报》刊登。“他是新股神,炒股技艺高超,随便操作就能赚数亿。”龙炳基说道,“如此财力自然不凡。”“确实如此,这般富裕的老板竟涉足电影行业,看来拍电影也是盈利之道。”周星星笑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