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 第314章 产业生态初构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挖掘机铲斗落下,翻起的土在夕阳下泛着湿气。丁义珍站在沙盘前,手指划过那片预留的空地,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周长利从后面赶上来,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表格,纸边还冒着打印机的余热。

“第一批二十三家,现在有十九家交了材料。”他把表递过去,“有三家已经开始谈合作了。”

丁义珍接过一看,其中一家做高速光模块的公司,正和一家本地芯片封装厂对接样品参数。“不是我们拉郎配?”他问。

“不是。”周长利笑了一声,“是人家自己碰上的。上礼拜园区组织了一次设备共享说明会,那家光模块公司发现封装厂的洁净车间等级够高,顺嘴问了一句能不能代工小批量试产,结果对方技术主管当场掏出图纸比对,俩人蹲门口聊了四十分钟。”

“然后呢?”

“当天晚上就建了个微信群,叫‘京州光电协作组’。”周长利掏出手机晃了晃,“我被拉进去了,一句话没说,光看他们吵了三天——一个说接口标准得改,一个说成本压不住,最后折中用老架构优化散热,方案今早定的。”

丁义珍把表格合上,嘴角动了动:“行啊,这才半个月。”

“还有个事。”林耀东不知什么时候到了身后,声音低稳,“我让创投团队做了个扫描,这十九家里,有五组存在潜在技术互补关系。除了刚才那对,还有两家搞边缘计算的,正跟做传感器的谈联合开发工业物联网方案。”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丁义珍转身往工地走,“现在戏台子稳了,他们开始互相搭班子了。”

---

一周后,园区三楼会议室。

一张长桌,十来个人围坐着,大多是年轻面孔,穿冲锋衣或格子衫,桌上摆着笔记本和水杯,没人拿文件夹。这是创业服务专班组织的第二场闭门对接会,主题写着“网络延迟与本地算力协同优化”,实际内容是几家做AI算法的企业抱怨数据传输卡顿,拖慢模型训练进度。

“我们租的服务器在隔壁省,高峰期延迟能到八十毫秒。”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开口,“做实时推理根本扛不住。”

旁边有人接话:“你们还算好的,我们连固定带宽都申请不下来,临时扩容要提前五天报备。”

丁义珍坐在角落,没穿西装,只套了件深色夹克,听着没插话。周长利主持会议,等大家倒完苦水,才把一张图投到屏幕上——是园区内部光纤网络拓扑图。

“现在咱们自己的数据中心二期下个月就能用。”他说,“到时候本地互联延迟能压到两毫秒以内。但问题是,谁来提供算力?”

没人吭声。

林耀东这时开口:“我旗下有个团队在做异构计算集群,原计划明年才落地。如果需求确实迫切,可以提前半年进场,先放五百张卡做公共池。”

会议室一下安静了。

“免费?”有人问。

“按成本价计费,园区补贴一部分。”林耀东说,“条件是开放调度接口,允许其他企业按需调用。你们要是愿意,现在就可以签意向书。”

桌子另一头,一个一直沉默的男人突然抬头:“我们能出三台自研服务器,加入共享池。但我们要优先使用权。”

“可以。”林耀东点头,“资源共用,权益对等。规则由专班下周出细则。”

散会时,丁义珍走在最后,看见那几个年轻人在门口互加微信,其中一个笑着说:“回头把API文档发你,咱们先跑个联调测试。”

他没拦,也没夸,只对周长利说了句:“记下来,这算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协同。”

---

又过了十天。

周长利拿着最新汇总表走进丁义珍办公室,把一叠纸放在桌上。“五组企业签了资源共享协议,三组启动联合研发。”他翻开第一页,“光学传感器那家,已经下了第一笔定制订单给芯片厂,量不大,五千片,但走通了流程。”

“钱怎么结?”

“用园区结算平台,第三方担保,货验完自动打款。”

丁义珍点点头:“还有吗?”

“有。”周长利指着另一条,“做智能硬件的那家,把生产线闲置时段开放给两家小同行,收加工费。消息是我从税务流水里扒出来的,他们没主动报备,估计怕说是蹭政策。”

“那就别宣传。”丁义珍说,“让他们自己觉得划算就行。生态不是喊出来的,是算出来的。”

下午,他去了趟园区控制室。

房间不大,几块屏幕挂在墙上,显示各栋楼宇用电、网络负载、人员进出数据。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接入的企业协作监测模块,界面上已标出十几个闪动节点,代表正在进行跨企业数据交互或设备共用。

“这个红点是什么?”丁义珍指着左下角一个持续跳动的标识。

“哦,那个。”技术员凑过来,“是昨天新增的,一家做激光雷达的和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打通了测试数据通道。他们约好了今晚十二点联调,系统自动预约了供电峰值和道路模拟模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