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二年,诸葛亮率领军队来到渭南。此前,大将军司马懿多次请求与诸葛亮交战,明帝始终没有同意。这一年,明帝担心无法阻止司马懿,于是任命辛毗为大将军军师,让他持节;六军都整肃起来,遵循辛毗的节度,没有人敢违反。
诸葛亮去世后,辛毗又回到卫尉的职位上。他去世后,被追谥为肃侯。他的儿子辛敞继承了他的爵位,在咸熙年间担任河内太守。
《世语》记载:辛敞,字泰雍,官至卫尉。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嫁给了太常泰山羊耽。外孙夏侯湛为她作传,说:“辛宪英聪明有才识。当初文帝和陈思王争夺太子之位,后来文帝被立为太子,他抱着辛毗的脖子高兴地说:‘辛君知道我高兴吗?’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辛宪英,辛宪英叹息说:‘太子是代替君王主持宗庙社稷的人。代替君王不能不忧愁,主持国家不能不畏惧,应该忧愁却很高兴,怎么能够长久呢?魏国大概不会昌盛吧!’辛宪英的弟弟辛敞担任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司马懿将要诛杀曹爽,趁着曹爽外出,关闭了城门。大将军司马鲁芝带领曹爽的府兵,冲破城门,出城门去投奔曹爽,来叫辛敞一起去。辛敞害怕,问辛宪英说:‘天子在外面,太傅关闭城门,人们说他将对国家不利,从事情上来说能够这样吗?’辛宪英说:‘天下之事难以预知,然而依我来看,太傅大概不得不这样!明皇帝临终时,握着太傅的手臂,把后事托付给他,这话还留在朝中大臣的耳边。
而且曹爽和太傅都接受了托付的重任,但他却独自专权,行为骄奢,对王室不忠诚,对人道不正直,这次行动不过是要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那么事情能成功吗?’辛宪英说:‘大概能够成功!曹爽的才能不是太傅的对手。’辛敞说:‘那么我就可以不出去了吗?’辛宪英说:‘怎么可以不出去呢?职守是人的大义。凡是人在危难中,尚且有人顾念他;为人执鞭却放弃自己的职责,这是不吉利的,不能这样。而且为人而死,为人而任职,这是亲近之人的职责,只能随众罢了。’于是辛敞就出去了。司马懿果然诛杀了曹爽。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叹说:‘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几乎就不能符合道义了。’等到钟会担任镇西将军时,辛宪英对侄子羊祜说:‘钟会为什么向西出兵?’羊祜说:‘将要消灭蜀国。’辛宪英说:‘钟会在政事上放纵恣肆,这不仅仅是长久处于下位的方法,我担心他有其他野心。’羊祜说:‘姨母不要再多说了。’
后来钟会请辛宪英的儿子羊琇担任参军,辛宪英忧虑地说:‘从前看到钟会出兵,我就为国家担忧了。如今灾难降临到我家,这是国家的大事,一定不能阻止。’羊琇坚决请求司马昭,司马昭没有同意。辛宪英对羊琇说:‘你去吧,要小心谨慎!古代的君子,在家就对父母尽孝,在外就对国家尽忠,任职时要考虑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在道义上要考虑自己所要树立的形象,不要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旅之中,能够帮助你的,大概只有仁恕吧!你要谨慎对待。’羊琇最终保全了自己。辛宪英活到七十九岁,于泰始五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