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238章 管辂传(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来,管辂休假路过清河,拜访了倪太守。当时天旱得很厉害,倪太守问管辂什么时候会下雨。管辂说:“今天晚上就会下雨。”当时天气很干燥,一点要下雨的迹象都没有。府丞和清河令都在场,他们都不相信管辂的话。

到了晚上,果然刮起了风,云彩遮住了星星和月亮,接着就下起了大雨。倪太守非常高兴,大摆宴席,和大家一起庆祝。《辂别传》里还提到,管辂说:“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需要快速行动就能迅速见效,不需要移动就能到达目的地。十六日壬子这一天,天象已经显示会有水气出现。水气一出现,就会在卯辰(东方)方向引发变化,这是必然的结果。而且,昨天天上已经发出了命令,召集了五星(金、木、水、火、土),宣布了天象的变化,命令东方的井宿(星座)和南方的箕宿(星座)做好准备,让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掌管风雨雷电的神)做好准备。山岳会吐出阴气,河流会激发灵气,银河会垂下雨水,蛟龙会带来灵力。红色的闪电会在黑暗中闪烁,雷声会在空中轰鸣,谷风会在天地间吹拂,万物都会受到影响。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倪太守还是不太相信,说:“你说得这么玄乎,我有点担心。”于是,他把管辂留下来,又请来了府丞和清河令。他们打赌说,如果晚上真的下雨,就请管辂吃二百斤小牛的肉;如果不下雨,管辂就得住十天。管辂笑着说:“这可太浪费了!”到了傍晚,一点云彩都没有,大家都嘲笑管辂。管辂说:“树上已经有微风了,树上还有鸟在和鸣。而且,东南方向的风也起来了,鸟儿都在飞翔,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果然,没过多久,东南方向的山上就出现了乌云,黄昏后,雷声大作。到了晚上,星星和月亮都看不见了,风起云涌,大雨倾盆而下。倪太守笑着说:“你这是瞎猜的,不算什么本事。”管辂说:“瞎猜和预测天象,不也是一样的本事吗?”

正元二年,管辂的弟弟管辰问管辂:“大将军对你这么好,你是不是很快就能富贵了?”管辂长叹一声,说:“我知道自己命中注定只能做个正直的人,但我有才华,却没有长寿的命。我怕自己活不到四十七八岁,连儿子娶媳妇、女儿出嫁都看不到。如果我能逃过这一劫,我想当洛阳令,让路上的人都不捡别人掉的东西,让监狱里都没有犯人。但我怕我死了以后,只能去阴间管鬼,而不是在阳间管活人,那可怎么办呢!”管辰问这是为什么,管辂说:“我的额头没有生骨,眼睛没有神采,鼻子没有鼻梁,脚没有天根,背上没有三甲,肚子上没有三壬,这些都是短命的征兆。而且我生在寅年,又在月食的晚上出生。天命难违,这是躲不掉的,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我前后算过的人,该死的有一百多个,没有一个算错的。”那年八月,管辂当上了少府丞。第二年二月,管辂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辂别传》里还讲了更多细节。管辂很有才华,但生不逢时,就像烈日下的火焰,风急火燎。当时的名流显贵,都像树枝和树叶一样依附在他身边。他家里宾客如云,不管来多少人,他都热情招待,不分贵贱。京城的人都纷纷来找他,不只是因为他有名气和地位,更是因为他有德行。如果管辂没有早逝,他的荣耀和成就,是世人难以估量的。

管辰曾想跟管辂学卜卦和观星,管辂说:“你学不会的。卜卦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只有最精妙的人才能看到其中的奥秘。《孝经》《诗经》《论语》,足以让你当上三公,这些就够了,不用学卜卦。”于是,管辰就放弃了。管辂的子弟中,没有一个人能继承他的技艺。

管辰还说:“晋朝和魏朝的人,看到管辂的道术神妙,占卜从不失手,以为他有隐秘的书和象甲之术。我每次看管辂的书,只有《易林》《风角》和《鸟鸣》等三十多卷书,这些书在世上都能找到。然而,管辂独自住在少府的官舍,没有家人和子弟跟着他。他去世的时候,有些好奇的人偷了他的书,只剩下《易林》《风角》和《鸟鸣》这几本书还留在那里。世上有很多占卜的书,有好几千卷,书不少,但名人却很少,这都是因为没有才华,而不是没有书。裴冀州、何尚书、邓尚书,还有乡里的刘太常、颍川兄弟,都认为管辂是天才,他精通阴阳之道,能洞察吉凶。只要掌握了根源,就能深入其中,这并不难。他们都很佩服管辂。管辂自己也说,和这五个人说话,让人精神振奋,连睡觉都顾不上。而和其他人说话,就让人昏昏欲睡了。他还说,这辈子没有什么愿望,只希望能和鲁梓慎、郑裨灶、晋卜偃、宋子韦、楚甘公、魏石申这些人一起登上灵台,翻开神图,漫步在日月星辰之间,明察灾异,运用卜卦,解决疑难问题,那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我虽然才疏学浅,但因为和他是兄弟,经常和他讨论一些问题。说到辨别人才、分析是非、阐述道理、评判曲直,他虽然不擅长,但也说得过去。但说到阐述皇羲的经典,宣扬文孔的学说,周游五大行星,掌握三度的规律,他口若悬河,微言大义如风一样飘散。就像抬头仰望飞翔的大雁,渐渐消失在天际;又像低头俯视深邃的溪谷,深不见底。如果逼他深入探讨,反而会迷失方向;想向他学习,反而会陷入迷茫。每次听到他的话,都让人扼腕叹息,追悔莫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