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245章 乌丸鲜卑东夷传(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5章 乌丸鲜卑东夷传(五)

在辽东郡以东千里之遥的地界,有个叫高句丽的古国。它南邻朝鲜和濊貊部落,东接沃沮,北靠夫馀,疆域方圆两千里,统辖三万户人家。这里到处是深山幽谷,连一块像样的平原湿地都没有。百姓们沿着山谷搭建居所,饮用山涧清泉。可这儿没什么良田,即便拼了命种地,打下的粮食也填不饱肚子。

高句丽人虽然吃得节俭,却格外讲究盖房子。他们会在住处左右盖起大屋,用来祭祀鬼神,还会供奉灵星和社稷神。这儿的人脾气火爆,天生喜欢劫掠。国家设有国王,官员等级分明,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等,不同职位尊卑有别。

按东夷的老说法,高句丽是夫馀的分支,语言很多地方和夫馀相似,只是性格气质和服饰不一样。国内原本有五大部族: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最初是涓奴部称王,后来势力渐弱,如今由桂娄部取而代之。

汉朝时,朝廷赐给他们鼓吹乐师,他们还常去玄菟郡领取朝服和头巾,由高句丽县令登记造册。可后来他们渐渐骄横起来,不再去郡里,而是在东部边境修了座小城,把朝服头巾放在里面,每年按时来取。如今胡人还把这座城叫做 “帻沟溇”,在高句丽语里,“沟溇” 就是 “城” 的意思。

他们的官制很有意思,设了对卢就不设沛者,设了沛者就不设对卢。国王的宗族里,大加都称 “古雏加”。涓奴部本是宗主,现在虽然不称王了,但部族首领仍能称 “古雏加”,还能建立宗庙,祭祀灵星和社稷神。绝奴部世代与王族通婚,族人也能加 “古雏” 的名号。

那些大加也各自设置使者、皂衣先人,这些官职名称都要上报国王,就像卿大夫的家臣。但他们聚会时的座次不能和王家的使者、皂衣先人同列。国内的贵族们从不种地,白吃饭的有一万多口,全靠下等民户从老远运来米粮鱼盐供养。

高句丽人热爱歌舞,每到夜晚,各个村落的男女就聚在一起,唱歌嬉戏。他们没有大仓库,每家都有个小仓,叫做 “桴京”。当地人爱干净,还喜欢酿酒藏酒。他们跪拜时只伸一只脚,和夫馀人不一样,走路都是小步快跑。

每年十月,他们会举行祭天大典,全国聚会,称为 “东盟”。聚会时,人人都穿上锦绣衣服,用金银饰品打扮自己。大加和主簿头戴头巾,样式像帻却没有后檐,小加则戴 “折风”,样子像弁。

国家东边有个大洞穴,名叫 “隧穴”。十月大会时,他们会把隧神迎到国东的高地上祭祀,还在神座旁立起木隧。这个国家没有牢狱,要是有人犯了罪,由各位大加商议后直接处死,妻儿没收为奴。

他们的婚俗更是奇特。男女双方说定亲事之后,女方家会在大屋后盖一间小屋,叫 “婿屋”。新郎傍晚来到女家门外,自报家门行跪拜礼,请求进屋同住。这样求上好几次,女方父母才会允许他在小屋留宿。男方还要在旁边堆放钱帛,直到生下孩子长大成人,才把媳妇娶回家。当地风俗颇为开放。

男女成婚后,就开始准备送终的衣服。他们实行厚葬,送葬时要把金银财币都埋进土里,用石头堆成坟冢,旁边种上松柏。这里的马都很小,但擅长登山。高句丽人个个身强力壮,精通战斗,沃沮和东濊都归他们管辖。

还有一支小水貊。高句丽建国是依大河而居,西安平县北边有条小河,向南流入大海,高句丽的别支就依这条小河建国,所以叫 “小水貊”。他们出产好弓,就是人们说的 “貊弓”。

王莽初年,朝廷征调高句丽的军队去讨伐胡人,士兵们不愿前往,被强迫出征后都逃到塞外当起了强盗。辽西大尹田谭带兵追击,反被杀死。州郡县把罪责都推给高句丽侯驺,严尤上奏说:“貊人犯法,罪责不在驺,最好先安抚他们。现在要是突然治他大罪,恐怕会逼他们造反。” 可王莽不听,命令严尤去攻打。严尤把高句丽侯驺诱骗来杀掉,将首级送到长安。王莽大喜,昭告天下,把高句丽改名为 “下句丽”。

那时高句丽还是侯国,到汉光武帝八年,高句丽王派使者来朝贡,才开始称王。到殇帝、安帝年间,高句丽王宫里多次侵犯辽东,后来又归属玄菟郡。辽东太守蔡风、玄菟太守姚光认为宫是两郡的祸害,就起兵讨伐。宫假装投降求和,两郡军队便不再前进。没想到宫暗中派军攻打玄菟,焚烧候城,攻入辽隧,杀了不少吏民。后来宫又侵犯辽东,蔡风轻率地带兵追击,结果全军覆没。

宫死后,儿子伯固继位。顺帝、桓帝年间,伯固又侵犯辽东,劫掠新安、居乡,还攻打西安平,在路上杀了带方令,掳走了乐浪太守的妻子儿女。灵帝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率军征讨,斩杀数百人,伯固投降,归属辽东郡。熹平年间,伯固又请求归属玄菟郡。当公孙度在海东称雄时,伯固派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人帮助公孙度攻打富山贼,大获全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