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38章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章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一)

刘封本是罗侯寇家的儿子,同时也是长沙刘家的外甥。当年刘备来到荆州时,因为还没有子嗣,就把刘封收为养子。

后来刘备进入蜀地,从葭萌回兵攻打刘璋。那时刘封二十多岁,不仅有武艺在身,力气还超过常人。他率领士兵,和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沿着长江逆流西上,一路上战无不胜。益州平定之后,刘封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起初,刘璋派遣扶风人孟达辅佐法正,两人各自带领两千士兵,去迎接刘备。刘备顺势让孟达统领两人的兵马,留守在江陵。蜀地平定后,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向北进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被孟达的士兵杀害。孟达将要进攻上庸时,刘备暗地里担心孟达难以独自承担重任,于是派刘封从汉中沿着沔水顺流而下,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和孟达在上庸会合。上庸太守申耽率领众人投降,并派妻子儿女和宗族前往成都。刘备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依旧兼任上庸太守和员乡侯,任命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升刘封为副军将军。

当初关羽围攻樊城、襄阳时,接连派人呼叫刘封、孟达,命令他们发兵援助自己。但刘封和孟达以山郡刚刚归附,不能轻易动摇为由,没有听从关羽的命令。后来关羽战败覆灭,刘备对此心怀怨恨。另外,刘封和孟达曾因愤怒争执而不和,不久刘封还夺走了孟达的鼓吹仪仗。孟达既害怕获罪,又对刘封心怀怨恨,于是就上表向刘备告辞,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了魏国。

《魏略》中记载了孟达告辞刘备的表文:“我想殿下您将要建立像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追寻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绩。如今大事刚刚开创,借助吴、楚的势力,所以有才能的人士都能深切地看到归附的方向。我自从归顺以来,犯下的罪过堆积如山,我自己都清楚,更何况是您呢!现在王朝兴起,有才能的人像鱼鳞一样聚集,我对内没有辅佐的才能,对外没有领兵作战的本领,却位列功臣之中,实在是感到惭愧。我听说范蠡能洞察细微,泛舟五湖;咎犯主动谢罪,在黄河边徘徊。在这机遇之时,我请求保全自身。为什么呢?是想要保持去留的名分。何况我地位低微,没有巨大的功勋,只是被时势所牵连,私下仰慕前代贤人,早就想远离耻辱。从前申生极为孝顺却被父亲怀疑,伍子胥极为忠诚却被君主诛杀,蒙恬开拓疆土却遭受重刑,乐毅攻破齐国却遭到谗言陷害。我每次读到他们的事迹,没有不慷慨流泪的,而如今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更感到悲伤绝望。为什么呢?荆州战败,大臣失去气节,几乎没有能回来的。只有我遇事,自己到达房陵、上庸,如今又请求离去,把自己放逐在外。我想殿下圣明,能感悟我的心意,怜悯我的举动。我确实是个小人,不能善始善终,明知故犯,怎敢说没有罪过!我常听说交情断绝也不说对方坏话,离开君主也没有怨恨的言辞,我曾受到君子的教诲,希望君王能努力成就大业。”

魏文帝欣赏孟达的才能和容貌,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还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让孟达兼任新城太守。之后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和孟达一起袭击刘封。孟达还写信给刘封,信里说:

古人常说‘关系疏远的别去掺和亲近的事,新来的别凌驾于旧人之上’,这是说在上位的人贤明,下面的人就正直,那些说坏话、搞阴谋的人就没机会得逞。可就算是有权谋的君主、贤慈的父亲,也难免有忠臣立了功却遭祸,孝子心怀仁却遇难,像文种、商鞅、白起、孝己、伯奇,都是这样的例子。

这不是说亲人天生就想分离,骨肉间就乐意结怨,而是有时恩情变了、宠爱移了,再加上有人在中间说坏话,就算是忠臣也没法让君主回心转意,孝子也难以改变父亲的看法。一旦权势利益掺和进来,亲骨肉都能变成仇人,更何况本就不是至亲呢!所以像申生、卫汲、御寇、楚建这些本该继承家业的嫡子,下场都那样。

如今您和汉中王(刘备),原本就是路上偶遇的人,没血缘关系却手握大权,不算君臣却身居高位,出征时能独当一面,驻守时还有副军将军的名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自从立了阿斗(刘禅)当太子,有见识的人都替您捏把汗。

当初要是申生听了子舆的话,肯定能像太伯那样留下美名;卫汲要是听了弟弟的主意,也不会让父亲落下坏名声。再说小白(齐桓公)出奔后回国成了霸主,重耳(晋文公)翻墙逃跑最终复国,这样的事自古就有,不只是现在才有。

聪明的人贵在能躲过灾祸,明智的人懂得早做打算。我琢磨着汉中王心里早就有了定数,只是表面上还没显露出来。心里打定主意就会变得固执,怀疑一旦产生就会心生恐惧,天下大乱往往都是从废立继承人这事儿开始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