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字正方,是南阳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在郡里当职吏,凭借着才干被人称赞。荆州牧刘表派他到各个郡县去历练。曹操进入荆州的时候,李严正在秭归当县令,他于是向西到了蜀地,刘璋任命他为成都令,他又有了能干的名声。
建安十八年,刘璋任命李严为护军,在绵竹抵抗先主刘备。李严率领部众投降了先主,先主任命他为裨将军。成都平定后,李严担任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人在郪县起事,聚集了几万人的队伍,打到了资中县。当时先主在汉中,李严没有另外调发军队,只率领郡里的士兵五千人去讨伐他们,斩杀了马秦、高胜等人的首级。那些残余的党羽像星星一样四散逃去,李严把他们都恢复了平民的户籍。另外,越巂夷人首领高定派兵包围了新道县,李严快速赶去救援,贼人都被打败逃走了。李严被加封为辅汉将军,依旧兼任原来的郡守职务。
章武二年,先主征召李严到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章武三年,先主病重,李严和诸葛亮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先主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建兴元年,李严被封为都乡侯,授予符节,加任光禄勋。建兴四年,他转任前将军。因为诸葛亮想要出兵汉中,李严应当掌管后方事务,就迁移到江州屯驻,留下护军陈到驻守永安,都归李严统领。
李严给孟达写信说:“我和孔明都接受了托付,忧虑很深,责任重大,希望能得到好的同伴。” 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说:“处理事情像流水一样顺畅,取舍没有迟疑,这是正方的本性啊。” 李严被看重到了这样的程度。
《诸葛亮集》里有李严给诸葛亮的信,劝诸葛亮应该接受九锡,进升爵位称王。诸葛亮回信说:“我和您相识很久了,难道还不能相互理解吗!您现在用光大国家来教诲我,用不要拘泥的道理来告诫我,因此我不能再沉默了。我本来是东方的一个普通士人,被先帝错误地任用,职位到了臣子的顶端,俸禄赏赐有百亿之多,如今讨伐贼人没有成效,对知己的恩情没有报答,却要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受宠,自己妄自尊大,这不符合道义。如果消灭魏国斩杀曹叡,皇帝回到原来的居所,我和众大臣一起升迁,即使是十命也可以接受,何况是九命呢!”
建兴八年,李严升任骠骑将军。因为曹真想要兵分三路进攻汉川,诸葛亮命令李严率领二万人赶赴汉中。诸葛亮上表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掌管李严后方的事务。诸葛亮因为第二年将要出兵,命令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代理丞相府的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
建兴九年春天,诸葛亮率军驻扎在祁山,李平(此时已改名)负责督办粮草运输。那年夏秋之交,正赶上连阴雨,粮草运输跟不上前线需求。李平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达自己的意思,让诸葛亮撤军回来。诸葛亮接到消息后,就率军撤退了。
可等李平听说军队退回来了,却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 “军粮还很充足,怎么就回来了呢”!他这是想把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推干净,反倒显出诸葛亮不愿进军的过错。接着,他又给后主刘禅上表,说 “军队是假装撤退,想引诱敌人出来交战”。
诸葛亮把李平前后写的书信、奏表等材料全都拿了出来,李平言行不一的地方清清楚楚。李平被问得哑口无言,再也没法掩饰,只好低头认罪。
于是诸葛亮给后主上表弹劾李平:“自从先帝去世后,李平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只想着打理自家产业,用些小恩小惠笼络人,一心只为自己安身扬名,从不关心国家大事。我要北伐出兵时,想调李平的兵马去镇守汉中,他却找各种理由推脱,根本不想来,还要求把五个郡合并成巴州,让他当巴州刺史。去年我想西征,打算让李平负责管理汉中,他却扯出司马懿等人开府招揽人才的事来抬杠。我知道他那点小心思,是想借着办事要挟我给他好处,所以就上表推荐他儿子李丰去督办江州事务,给他很高的待遇,这都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局面。李平到了汉中后,我把各种事务都交给他打理,大臣们上下都奇怪我怎么对李平这么好。正因为天下大事还没定局,汉室面临危亡,与其指责他的短处,不如先褒奖他。我原以为他不过是贪图荣华富贵罢了,没想到他心思能歪到这种地步。要是这事拖延下去,将会酿成大祸,是我不够聪明,说多了反倒增加过错。”
诸葛亮还在给尚书的公文中说:“李平身为大臣,受的恩惠太多,却不想着忠心报答,凭空编造事端,既不能承担危局和耻辱,又蒙蔽君主和臣下,判案不按法规,还引导别人做坏事,心胸狭隘又狂妄自大,简直目无天地。他自己估量着奸计要败露,就起了疑心,听说大军快到了,就托病想往西回到沮县、漳县,等大军快到沮县了,又想回江阳,还是他的参军狐忠苦苦劝谏才没走成。如今篡国的贼人还没消灭,国家多灾多难,处理国事全靠团结才能取胜,不能包容这种人危害大业。我已经和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刘琰,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魏延、前将军都亭侯袁綝、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吴壹、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行前监军征南将军刘巴、行中护军偏将军费祎、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许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行右护军偏将军刘敏、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姜维、行中典军讨虏将军上官雝、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行参军建义将军阎晏、行参军偏将军爨习、行参军裨将军杜义、行参军武略中郎将杜祺、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樊岐等人商议过,决定解除李平的职务,免去他的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去他的爵位和封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