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的神情变得专注起来,他放慢了车速,目光如同最精准的罗盘,扫视着前方的山谷与溪流。
最终,马车在一处看似普通的山谷入口停下。谷口被浓密的藤蔓和雾气遮掩,极为隐蔽。
“到了。”李昱跳下马车,对妻子微微一笑,“来看看我们的新家。”
他上前一步,袖袍轻轻一拂。一股无形的力量荡开,眼前的雾气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开,露出了谷内的景象。
宋歆辰顿时屏住了呼吸,美眸中充满了惊艳!
谷内与外界的荒凉截然不同!仿佛踏入了一处世外桃源!
阳光透过氤氲的灵气,洒落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叮咚声。溪边点缀着各色不知名的野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山谷四周的山壁上,爬满了苍翠的古藤,几株形态优雅的古树舒展着枝桠,树上甚至还结着一些灵气盎然的奇异果实。
而在山谷中央,倚着一面山壁,竟然坐落着一处小小的院落!
那院落并非新建,而是由天然的青石和木材搭建而成,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仿佛本就是山谷的一部分。院墙爬满了青苔和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蔓,显得古朴而宁静。
“这里……好美!”宋歆辰忍不住惊叹,怀中的李思允也睁大了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
李昱牵起她的手,温声道:“我师父……那老人家多年前云游时,偶然发现了这处灵秀之地,便随手布置了一番,留作静修之用。他有跟我提过以后想通了可以来这里小住,此处地脉特殊,自成格局,外界难以察觉,灵气充沛却内敛,正适合我们安居。”
李昱说得轻描淡写,但宋歆辰知道,能找到并“布置”这样一处洞天福地,绝非“随手”那么简单。
三人走进小院。院内有三间正屋,一间厢房,虽然简洁,却干净整洁,桌椅床榻一应俱全,甚至厨房里还有简单的炊具,仿佛一直有人定时打扫一般。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我们先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再去其他地方。”李昱看着妻子和儿子,笑容温暖。
“新家!允儿喜欢新家!”李思允挣脱母亲的怀抱,兴奋地在柔软的草地上跑来跑去,追着一只闪烁着磷光的蝴蝶。
宋歆辰眼眶微热,用力点了点头。这里比青林村更加安宁,更加隐蔽,也更加像是一个真正的、只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港湾。
安顿下来的日子,平静而温馨。
李昱开始教李思允识字读书,从最简单的《千字文》开始。他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穿插着山川地理、奇闻异事,不仅李思允听得入迷,连宋歆辰也常常坐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宋歆辰则负责起了家中琐事,洗衣做饭,打理院中的花草。
她发现山谷中的土地异常肥沃,便开辟了一小块菜畦,种上些日常蔬菜。闲暇时,她也会重拾武艺,在溪边练练拳脚,活动筋骨。
李昱见了,便会笑着上前指点一二,他往往只是随意点拨几句,便能让她茅塞顿开,修为竟在不知不觉中精进了不少。
李思允更是如鱼得水,在山谷中尽情探索着自然的奥秘,小脸晒得红扑扑的,身体也壮实了许多。他既是爹爹的学生,也是娘亲的小帮手,快乐无比。
一切都仿佛朝着李昱所描绘的那幅“岁月静好”的画面发展。
宋歆辰敏锐地察觉到,丈夫在那份平静之下,似乎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李昱虽每日教孩子读书、劳作,但每隔几日,总会独自进入那间作为书房的正屋,闭门不出数个时辰。每当那时,书房周围便会笼罩上一层极其淡薄、却连她也无法探知的结界。
偶尔深夜,她醒来时,会发现丈夫并未入睡,而是站在窗前,望着西北方向的星空,目光深邃,指尖有细微的推演掐算的痕迹。
他还在追查那“幽冥鬼府”的事情。
宋歆辰心中明了。他并非放下了那份责任,而是换了一种更主动、也更隐蔽的方式。
这一日午后,李昱正在树下教儿子辨认草药,忽然动作微微一顿,抬头望向谷口的方向,眉头几不可察地轻轻一挑。
“歆辰,带允儿回屋练字。”他语气如常地吩咐道。
宋歆辰心领神会,立刻抱起还想去溪边捉小鱼的儿子:“允儿乖,跟娘亲回屋,爹爹有事要忙。”
李思允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乖巧地跟着母亲回了屋。
院内,只剩下李昱一人。他慢条斯理地将石桌上的草药收拾好,然后泡了一壶清茶,坐在石凳上,仿佛只是在享受一个悠闲的午后。
约莫一炷香后,谷口的雾气微微波动了一下。
一道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谷口。
来人穿着一身不起眼的灰色道袍,身形干瘦,面容普通,唯有一双眼睛,锐利如鹰,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他周身气息收敛得极好,若非李昱提前察觉,恐怕直到他进入山谷都难以发现。
那灰袍道人站在谷口,并未立刻进入,而是警惕地打量着谷内的环境,尤其是那座看似普通的小院,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不定。他显然察觉到了此地的不凡,以及那若有若无、却令他心悸的隐匿结界。
李昱并未起身,只是抬手斟了一杯茶,对着谷口的方向,微微一笑,声音清晰地传入对方耳中:“远来是客,道友既然来了,何不进来喝杯粗茶?”
那灰袍道人身体猛地一僵,眼中骇然之色一闪而逝!他自认隐匿之术极高,竟被对方如此轻易地发现并点破!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迈步走进了山谷,来到李昱面前,拱手道:“贫道玄尘子,冒昧打扰道友清修,还望海涵。”
这人语气虽还算镇定,但眼神深处的警惕和忌惮却掩饰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