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聊斋新介 > 第185章 湘水遗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潇湘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那层笼罩着她的、仿佛千年寒冰般的倦意似乎被这小小的弧度融化了一丝。她没有回应李哲的赞叹,目光却转向了书案旁静静摆放的古琴,眼神变得悠远而复杂,像是在凝视一位久别重逢的故人。

“昨夜,”她忽然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情绪,“琴声扰你了?”

李哲心头一跳,昨夜那无人自鸣的诡异琴音瞬间回响在耳边。他犹豫了一下,决定实话实说:“是听到了。琴声……很美。只是……”他斟酌着词句,“当时书房里,并无旁人。”

潇湘的目光从古琴上收回,重新落在李哲脸上。这一次,她的眼神里少了几分审视,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悲悯的意味。“此琴名‘幽泉’,性颇灵异。”她淡淡解释,语气仿佛在谈论天气,“择主而鸣。它既认了你,往后,大概会常伴清音了。” 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离去,月白色的身影无声地融入书房外长廊的光影里,只留下那清冷的幽香和满腹疑窦的李哲。

“幽泉琴……择主而鸣?”李哲站在原地,回味着潇湘的话,目光再次投向那架古琴,心头的震撼与困惑交织。这雇主,这庄园,这琴,都透着一股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神秘。

自那次短暂的交谈后,李哲再未在书房见过潇湘本人。然而,那架名为“幽泉”的古琴,却成了他生活中一个奇异的常数。每当夜幕低垂,或是他伏案工作至夜深人静、心神沉浸于那些古老神只的传说时,清越空灵的琴音便常常会毫无征兆地流淌出来。有时是完整的曲调,带着远古的苍茫;有时只是几个零星的音符,如同叹息。起初李哲还会惊异四顾,但很快便习惯了。他甚至发现,当琴声响起时,自己纷乱的思绪会莫名地沉静下来,那些古籍中艰深晦涩的段落,理解起来也似乎格外顺畅。他隐约觉得,这琴声并非单纯的“灵异”,更像是一种无声的陪伴与指引。

他与潇湘的“交流”,更多是通过那些古籍。他译出的文稿,会通过邮件发给赵管家。第二天,回复的邮件里必定会夹着潇湘用娟秀古雅字迹写下的批注。她的批注往往极其精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理解的偏差,或者补充一些文献中缺失的关键信息,甚至能点明某处记载与另一份看似毫不相干的帛书内容之间的隐秘联系。她的知识储备浩瀚如海,对楚地巫祝文化的理解更是深刻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仿佛她本人曾亲身经历过那些早已湮灭的祭祀。李哲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她究竟是谁?为何对如此生僻古老的领域了如指掌?

一次,李哲在整理一份关于“湘水神女”祭祀乐舞的残破帛书时,对其中描述舞者佩戴的“鲛绡面纱”和“步摇璎珞”的具体形制产生了疑问。他在邮件中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第二天一早,他推开书房的门,赫然发现书案中央,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条织物和一件首饰。

那织物薄如蝉翼,轻若无物,呈现出一种流动变幻的、介于淡蓝与银灰之间的奇异光泽,触手冰凉滑腻,绝非人间丝线所能织就。旁边的那件首饰,由细如发丝的金线缠绕着数颗泪滴形状、散发着柔和蓝晕的珠子,精巧绝伦。李哲小心翼翼地拿起那薄纱和珠饰,帛书上的文字描述瞬间在脑中变得无比清晰、立体!他立刻明白了“鲛绡”的轻灵透亮与水光潋滟,也理解了“璎珞”随舞步摇曳生姿时折射出的梦幻光泽。潇湘没有留下任何字条,但这无声的展示,比千言万语更具说服力。李哲握着那冰凉的鲛绡,心头涌起惊涛骇浪——这些东西,绝不可能是现代仿品!它们身上沉淀的古老气息,甚至比帛书本身更为悠远。

时间在古籍的墨香与幽泉琴的微鸣中悄然流逝。李哲对潇湘的好奇与日俱增,她身上笼罩的迷雾越来越浓。她极少露面,如同一个居住在玻璃城堡中的幻影。但偶尔,当李哲傍晚在庄园巨大的玻璃幕墙边漫步,眺望远处的江水时,会不经意间瞥见三楼某个亮着柔和灯光的窗口,映出一个静静伫立的、纤细而孤独的侧影。那身影总是凝固不动,长久地凝望着湘江的方向,仿佛在守候着什么,又仿佛被无形的枷锁禁锢在那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怜惜与探究的情绪,在李哲心中悄然滋生。

一个闷热的午后,暴雨将至,天空阴沉得如同倒扣的铅锅。李哲感到莫名的烦闷,决定去庄园深处藏书最丰富的西侧翼楼找一份参考的星图。翼楼平时少有人至,走廊深邃安静。刚走到一扇虚掩的门外,里面刻意压低的谈话声清晰地传了出来。

“……必须加快!她最近对那个姓李的小子太过关注了!”是赵管家的声音,但完全不同于平日里的沉稳刻板,而是充满了焦灼和一种近乎凶狠的急迫。

另一个略显尖细的陌生男声响起:“赵哥,你急什么?那小子就是个书呆子,能翻起什么浪?倒是她……我们筹划了这么多年,眼看东西就要到手了,可不能功亏一篑!她这些年力量衰弱得厉害,正是好机会!那‘水精魄’肯定就在这楼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