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时砂遗楼 > 第486章 改进后的理论模型再次验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6章 改进后的理论模型再次验证

凌晨三点的量子物理实验室还亮着惨白的光,江浅把第七次校准后的引力场参数输入主控台时,指尖在触控屏上留下淡淡的汗痕。恒温 22 度的空间里弥漫着冷却剂与咖啡因混合的味道,靠墙的金属架上摆着半排空咖啡罐,最底下那罐的拉环还挂着片卷曲的铝箔,像只垂死的飞蛾。

“江姐,纠缠矩阵的同步率稳定在 98.7% 了。” 助理小林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他推了推下滑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布满红血丝,“但刚才第三次预启动时,东侧传感器还是捕捉到了 0.3 秒的相位偏移。”

江浅抬头看向悬浮在实验舱中央的全息投影,淡蓝色的三维模型正缓慢旋转,无数绿色数据流像瀑布般冲刷过模型表面。那是他们耗费八个月构建的时空裂缝模拟场,此刻在磁场约束下呈现出不规则的橄榄状,边缘闪烁着不稳定的静电火花。

“把补偿系数调到 1.04,” 她伸手按在主控台侧面的应急按钮上,指腹摩挲着冰凉的金属纹路,“让老周检查一下反物质约束舱的压力阀,上次就是那里的微漏导致能量逃逸。”

角落里传来扳手碰撞金属的轻响,周明远从一堆管线后面探出头,安全帽的带子勒得他双颊发红:“放心,刚换了新的密封圈,德国进口的,比我家防盗门还严实。” 这句玩笑让紧绷的空气松动了些,小林忍不住笑出了声,却被江浅投来的目光制止 —— 她总是这样,实验启动前绝不允许任何可能干扰专注度的情绪波动。

主控台突然发出一阵蜂鸣,红色警示灯在天花板上滚动闪烁。江浅迅速切换到实时监测界面,发现时空裂缝模拟场的能量读数正在以每秒 12% 的速度攀升。

“怎么回事?” 小林的声音陡然拔高,他手忙脚乱地去抓记录板,铅笔在慌乱中滚落到地板上,“我们还没启动主引擎!”

“是暗能量残留扰动。” 江浅的声音异常镇定,她飞快地在屏幕上划出三道指令,“关闭 B 区能量回路,启动备用阻尼器,小林你去观察舱看实体裂缝的形态变化。”

观察舱的厚重铅门在身后缓缓合上时,小林的心跳还在加速。透过防辐射玻璃,他看见实验舱中央的空间正在发生诡异的扭曲 —— 原本笔直的激光束在靠近裂缝处弯成了 C 形,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像是被无形的手揉成一团,又猛地散开。他握紧对讲机:“裂缝边缘出现锯齿状波动,长度大概在 1.2 米,比上次预演时扩大了 30 公分。”

江浅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电流的沙沙声:“记录下波动频率,把数据同步到主控制台。老周,准备注入反氢同位素,剂量 0.5 纳克。”

金属注射器刺破密封舱的瞬间,淡紫色的液体在高压下化作雾状。当这些反物质粒子接触到时空裂缝的刹那,实验室突然陷入一片黑暗 —— 备用电源在 0.3 秒后启动,应急灯的绿光把每个人的脸照得像浸在水里。

“能量过载触发了总闸保护。” 周明远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伴随着手电筒光束划过管线的轨迹,“主引擎的超导线圈温度超过临界值了。”

江浅摸着黑走到主控台前,指尖在熟悉的位置摸到应急开关。重新通电后,屏幕上的数据洪流让她倒吸一口冷气:刚才的能量冲击让时空裂缝的稳定性指数骤降到 41,这比三个月前那次失败的实验还要糟糕。

“都先停手。” 她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镜片上的雾气很快消散,“把最后三组预实验数据调出来对比,重点看暗物质密度与裂缝扩张速度的相关性。”

小林调出的三维对比图在屏幕上展开时,周明远突然 “咦” 了一声。他指着两条交叉的红色曲线:“你看这里,当暗物质密度超过每立方厘米 5.2 个粒子时,裂缝扩张就会出现非线性增长,但我们之前的模型一直假设这是线性关系。”

江浅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发现像钥匙插进锁孔 —— 他们之前始终在修正引力参数,却忽略了暗物质密度的阈值效应。她立刻在虚拟键盘上敲击起来,新的计算公式在屏幕上逐渐成型:“把阈值函数加入控制算法,重新编译驱动程序,我们需要调整反物质的注入方式,从持续输注改成脉冲式。”

晨光透过观察舱的舷窗照进来时,第七版控制程序终于编译完成。江浅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 “编译成功” 字样,忽然发现自己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昨晚调试设备时蹭到的润滑油。

“各单位注意,准备第二次启动。” 她按下通讯器按钮,声音里带着难以察觉的疲惫,“引擎预热时间十分钟,反物质储备舱压力保持在 1.2 兆帕,小林你盯紧时空曲率传感器。”

实验舱的金属墙壁开始微微震颤,这是超导磁体达到临界温度的征兆。江浅的目光在五个显示屏之间快速移动:引力场强度稳定在 6.8 特斯拉,暗物质探测器的读数呈周期性波动,纠缠矩阵的同步率已经攀升到 99.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