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主引擎。”
随着她的指令,实验舱中央的空气开始泛起涟漪。起初只是微弱的光晕,像夏日午后路面上的热浪扭曲,很快就凝聚成一道清晰的光带 —— 那道时空裂缝比上次稳定了许多,边缘的锯齿状波动正在慢慢抚平,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捋过。
“曲率读数从 1.7 降到 1.2 了!” 小林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波动周期延长到 4.3 秒,比理论值只差 0.2 秒!”
江浅的手指悬在控制杆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她注意到裂缝顶端有一小块区域始终在高频震颤,那里的能量读数比周围高出 23%。“老周,把脉冲频率从 0.5 赫兹调到 0.7,加大那个区域的反物质注入量。”
当新的指令通过导线传向执行器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那片震颤的区域突然爆发出刺眼的蓝光,裂缝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猛地收缩了近半米。小林惊呼着扶住晃动的记录板,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斜的曲线。
“稳住了!” 周明远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指着实时监测图,“看这个衰减曲线,完全符合我们新模型的预测!”
江浅靠在冰冷的金属柜上,终于敢大口喘气。她看着屏幕上那条逐渐平缓的绿色曲线,裂缝的稳定时间已经突破了十分钟,这比上次实验的最高记录翻了五倍。三个月来的不眠不休,那些写满公式的草稿纸,无数次在会议室里的争论,此刻都化作观察舱里那道安静悬浮的光带。
“再加一组引力约束场。” 她直起身,眼里的红血丝在灯光下格外明显,“我们试试能不能把稳定时间再延长一倍。”
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实验室的屋顶时,时空裂缝已经稳定了整整四十分钟。江浅摘下手套,露出手腕上那块旧手表 —— 指针停在凌晨五点十七分,那是她父亲留下的遗物,表盘背面刻着一行小字:“宇宙的答案藏在耐心里。”
“江姐,你看这个。” 小林举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刚生成的三维模型,“我们用新算法重构了裂缝内部的时空结构,发现那些微型奇点的分布规律和你去年发表的论文里预测的完全一致!”
江浅接过平板,指尖轻轻拂过那些闪烁的红点。这些微型奇点曾是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它们像不稳定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更大范围的时空崩塌。而现在,在新模型的约束下,它们正沿着预设的轨迹缓慢湮灭。
“通知数据组准备详细记录,” 她转身走向主控台,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们再做最后一次参数优化,这次要尝试把稳定范围扩大到三维空间。”
实验室里重新响起键盘敲击声和仪器的蜂鸣,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移动的光斑。江浅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夜,她和团队蜷缩在会议室的沙发上,对着满墙的公式争论到天明。那时的模型还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每一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连最乐观的周明远都忍不住摔过一次马克杯。
“能量耦合完成,准备三维约束测试。” 小林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
江浅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红色的启动键。这一次,时空裂缝没有出现剧烈的波动,它像一颗被精心包裹的琥珀,安静地悬浮在实验舱中央。周围的激光束形成了完美的立方体网格,将裂缝稳稳地固定在正中央,那些曾经肆虐的能量流现在温顺得像溪流,沿着预设的轨道缓缓流淌。
“稳定时间突破一小时!” 周明远扯掉安全帽,露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空间扭曲系数稳定在 0.8,所有参数都在安全阈值内!”
小林突然哭了起来,这个刚博士毕业的年轻人抹着眼泪笑:“我们做到了…… 真的做到了……”
江浅走到观察舱前,看着那道在晨光中泛着柔和光晕的裂缝。她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时空裂缝比实验室模拟的要复杂千万倍,但此刻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道横亘在人类与未知之间的高墙,终于被敲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
“把所有数据备份三份,” 她转身面对欢呼的团队,嘴角扬起久违的笑容,“今天可以提前下班,但记住 —— 我们的目标不是稳定一小时,而是永远。”
实验室的门在身后关上时,江浅听见里面传来碰杯的声音。她抬头望向初升的太阳,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身上,带着温暖的重量。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女儿发来的照片:画纸上歪歪扭扭地画着一个女人,旁边写着 “妈妈在抓星星”。
江浅笑着擦了擦眼角,快步走向停车场。她知道,属于他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那些隐藏在时空褶皱里的秘密,正等着被人类的智慧一一揭开。而此刻,实验舱里的那道裂缝仍在安静地悬浮,像一颗等待被孵化的种子,孕育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