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红木长桌被全息投影占据了大半,江浅指尖划过悬浮的三维地图时,投影在她脸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地图上用红色标记着七处时空裂缝的位置,最东侧那处正闪烁着急促的脉冲 —— 三天前那里刚发生过一次能量喷发,摧毁了半径两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北纬 37.2 度,东经 118.5 度,” 国家安全部门的张司长用激光笔点在渤海湾附近的标记上,笔杆上的镀金徽章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这里的裂缝已经扩张到直径 4.7 米,上周三吞噬了一艘正在作业的钻井平台。根据卫星监测,它的能量等级每七十二小时就会跃升一个层级。”
江浅调出该区域的地质数据,全息投影立刻切换成地下岩层的横截面。她指着裂缝下方的蓝色区域:“这里是中生代形成的花岗岩层,密度比周围高出 12%,这会导致引力场出现局部畸变。我们的设备需要额外加装 3 组锚定装置,否则可能被裂缝的引力捕获。”
周明远在一旁补充道:“而且海水的电磁环境复杂,反物质约束舱的隔热层得换成钛合金的。上次在实验室用的铝制材料,遇到高盐度环境会产生电解反应。”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块金属样本,放在桌上时发出沉闷的响声 —— 那是他们在模拟海洋环境中测试过的残片,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
张司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与墙上石英钟的滴答声重合。“你们需要多少时间准备?” 他忽然抬头,目光锐利如鹰,“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拍板,给你们调配了一艘万吨级科学考察船,船上的实验室按照你们提供的参数改造完毕了。”
江浅翻开笔记本,纸页边缘已经被反复翻动磨得发毛。她指着其中一页的计算公式:“设备调试需要七天,主要是纠缠矩阵的海上校准比较麻烦。另外,我们需要三名核物理专家协助处理反物质储备,最好有过核潜艇服役经验的。”
“没问题。” 张司长立刻打开加密通讯器,“下午就让海军的人过来对接。但有件事必须说清楚 —— 如果现场测试失败,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大,你们要承担全部责任。” 最后那句话像块冰投入热水,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小林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平板,屏幕上还显示着实验室成功时的数据图谱。江浅却平静地迎上张司长的目光:“我们的模型在 1:1000 模拟场里连续稳定运行了九十六小时,失败概率低于 0.3%。但如果你们需要书面保证,我现在就可以签字。”
她的钢笔在文件上划过的瞬间,周明远突然碰了碰她的胳膊肘。江浅转头看见他递来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反物质运输许可还没批下来”。她不动声色地把纸条揉成一团,继续说道:“明天一早我们会派人去设备库提货,所有参数都按最高安全等级设置。”
离开国家安全部大楼时,暮色已经浸透了整条街道。江浅望着车流中闪烁的车灯,突然对身边的小林说:“你去查一下张司长的背景,特别是他三年前负责的那次敦煌裂缝事故。” 小林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明白,我用加密渠道查。”
当晚的团队会议持续到深夜。周明远把设备清单投影在墙上,红色标记的项目已经从昨天的十七项缩减到五项。“最大的问题是能源供应,” 他敲着黑板,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海上没有稳定的电网,只能用舰载核反应堆供电,但它的输出功率波动会影响引力场的稳定性。”
江浅在白板上画了个电路图:“可以加装超级电容组缓冲,我算过了,12 组 3000 法拉的电容应该能把波动控制在 2% 以内。另外,让船厂在船尾加装四个推进器,必要时可以通过调整船身姿态来抵消裂缝的引力拉扯。”
讨论到反物质注入方案时,小林突然提出异议:“实验室里用的是固定轨道式注射器,但海上会有风浪颠簸,机械臂的精度可能达不到要求。要不试试无人机投放?” 他调出无人机的三维模型,机翼上挂载着微型注射器,像只背着箭筒的雨燕。
江浅摇摇头:“不行,无人机的电子元件会被裂缝的强磁场干扰。我记得老周以前做过磁悬浮推进实验,能不能把那个技术用到注射器上?”
周明远眼睛一亮,突然拍了下大腿:“对啊!用超导磁悬浮轨道,让注射器在真空中滑行,不受气流影响。我现在就联系工厂,让他们按这个思路赶制样品。” 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走,皮鞋在地板上踏出一连串急促的声响。
七天后的清晨,“探索者号” 科学考察船驶离了青岛港。江浅站在甲板上,看着海岸线逐渐缩成一条细线。海风掀起她的白大褂,露出口袋里露出半截的照片 —— 那是女儿在毕业典礼上的留影,相框边缘还粘着颗小小的星星贴纸。
“江姐,设备舱的温度有点异常。” 小林拿着测温仪跑过来,屏幕上的数字跳动在 24.6 度,“比预设值高了 2.6 度,会不会影响超导线圈的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