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时砂遗楼 > 第800章 青少年国际视野拓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0章 青少年国际视野拓展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一边讨论,一边向科研导师请教。张博士建议:“可以试试把 1913 年的符文储存、1938 年的回收装置和 1967 年的融合技术结合,设计一个低成本的‘多源能量收集系统’。” 按照这个思路,他们分工协作:阿明和小雅负责设计符文储存模块,参考 1913 年的传统符文,简化图案提高能量储存效率;阿杰和小林绘制能量回收装置草图,优化 1938 练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小宇和米娅则计算太阳能与时空能量的融合比例,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展示当天,“时空能量探索组” 的展台前围满了人。阿明拿着设计图,自信地讲解:“我们的系统分为三部分,首先用 1938 年改进版的回收装置,收集生活中的多余能量,比如家电待机能耗、汽车尾气热量;然后通过 1913 年的简化符文模块储存能量;最后用 1967 年的融合技术,将这些能量与太阳能、地脉能量整合,供家庭使用。经测算,一套系统成本只要 1967 年现有设备的三分之一,特别适合推广到 1913 年的农村和 1938 年的战后地区!”

台下,江浅笑着点头,1913 年的科研专家周教授也忍不住提问:“你们考虑过不同时空的能量差异吗?比如 1913 年的地脉能量强,1938 年的能量波动大,系统能适配吗?” 小林立刻回答:“我们设计了‘智能调节芯片’,能自动识别不同时空的能量特点,调整运行参数,就像给系统装了‘自适应大脑’!” 周教授竖起大拇指:“太精彩了!你们不仅结合了各时空的技术优势,还考虑到了实际应用场景,这就是跨时空交流的价值!”

另一组 “时空旅行畅想组” 则围绕 “时空旅行的可能性” 展开讨论。1967 年的男孩小凯认为:“未来只要突破‘时空壁垒’,就能实现双向旅行,但必须制定严格的规则,不然会打乱各时空的秩序。”1913 年的女孩玲玲反驳:“我觉得不能随便旅行,1913 年的生活节奏慢,突然来很多未来人,肯定会乱套!可以先开通‘单向参观通道’,让大家只能看不能干预。”1938 年的男孩小辉补充:“还要考虑安全问题,1938 年有战争遗址,时空旅行可能会触发能量紊乱,必须有守护者跟着才行。” 他们的讨论激烈又充满创意,连科研导师都忍不住加入,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

闭营仪式上,每个小组都获得了 “时空科学探索奖”。江浅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感慨地说:“这五天里,我看到了你们对科学的好奇、对未知的探索,更看到了不同时空青少年之间的默契与合作。时空科学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中!希望你们带着这次交流的收获,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未来成为连接不同时空的桥梁。”

夕阳西下,青少年们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约定以后通过 “时空科学云平台” 分享研究成果。1913 年的阿明给 1967 年的小宇递上一张亲手画的序能符文:“这是我家的‘幸运符文’,能稳定能量,以后做实验遇到难题,就看看它!” 小宇则回赠了一个迷你时空能量模拟器模型:“随时可以用它做模拟实验,记得和我分享你的新发现!”

离开研究院时,孩子们频频回头,看着那座充满魔力的建筑。交流营虽然结束了,但对时空科学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那些在实验室里的动手实践、讨论中的思维碰撞,早已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绽放出跨越时空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