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时砂遗楼 > 第925章 守护时空的坚定信念与展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5章 守护时空的坚定信念与展望

深秋的雾灵镇,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山间气温骤降,凌晨五点的巡逻路上,寒风裹挟着枯叶打在阿青的脸上,她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双手捧着青铜符牌,指尖早已冻得发红,却依旧专注地感受着符牌传来的细微震动。这样的场景,对守护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而言,早已是常态 —— 无论是 1913 年山间的凛冽寒风,1938 连战场遗迹的断壁残垣,还是 1967 年实验室里通宵达旦的设备调试,困难与挑战从未缺席,但团队守护时空的信念,却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愈发坚定。

每月一次的 “信念分享会” 上,江浅总会带着那本泛黄的 “守护日志” 来到现场。这天,她翻开日志中记载着 “清溪村事件停滞处置” 的一页,轻声念道:“1913 年秋,清溪村全村落时间停滞,团队成员冒雨赶赴现场,耗时 1 小时 15 分钟,终将能量稳定,村民生活未受影响。” 念完后,她抬头看向在场的成员,目光坚定:“大家还记得那次处置吗?老林师傅为了精准引导能量,在雨中站了整整 40 分钟,符牌几乎冻在手上;陈曦为了监测数据,膝盖在泥地里跪得青紫。我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次坚持,都关系着一个村落、一个时空的安宁。”

老林听到这里,不禁想起当时的场景 —— 雨水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流,视线模糊得几乎看不清符牌的纹路,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稳定能量,不能让村民们一直停在‘暂停’的时光里。” 他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湿润,声音略带沙哑:“我祖父当年守护巫葬遗址时,曾说过‘守护时空,就是守护万家灯火’。现在我每次看到清溪村村民们安稳耕作、孩子们嬉笑打闹的样子,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1938 年的陈峰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不久前,战场遗迹附近出现一次中度时空异常,能量波动导致部分炮弹残骸移位,随时可能引发爆炸。他跟着赵刚冲进异常区域,在能量干扰下,便携探测仪多次失灵,他们只能凭借经验,一点点排查危险。“当时我心里也怕,怕突然的爆炸,怕能量冲击。” 陈峰握紧拳头,眼神却愈发坚定,“但赵刚师傅说‘我们退一步,后面的村民就可能多一分危险’。最后我们用了 3 个小时,终于将所有残骸转移到安全区域。当看到村民们从避难所出来,露出安心的笑容时,我真正明白了‘守护’这两个字的重量。”

江浅看着成员们真挚的分享,继续说道:“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恶劣的环境、危险的异常,还有长期坚守的孤独。1967 年的周阳,为了升级智能监测设备,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了 72 小时,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醒了继续调试;1913 年的阿青,为了熟悉新发现的地脉节点,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山里连续巡逻了半个月。但正是这份坚守,让我们一次次化解危机,让各时空的人民能在稳定的环境中生活。”

周阳听到这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我不觉得辛苦,当看到自己研发的预警系统成功提前 10 分钟发现一次时空异常,避免了工厂停工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苏蔓老师常说‘科技是守护时空的利器’,我想做的,就是把这把‘利器’打磨得更锋利,让守护工作更高效、更安全。”

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团队对未来的展望也愈发清晰。江浅在年度规划会议上,提出了 “能力提升、机制完善、范围拓展” 三大目标。“首先,我们要持续提升团队能力。” 她指着屏幕上的培训计划,“1913 年的守护者团队,要加强与 1967 年科技团队的交流,学习用科技手段辅助能量感应;1938 年的应急团队,要定期与现代团队开展战术演练,提升应对复杂异常的能力;1967 年的科研团队,要加大对时刻能量应用的研发,争取在人工合成时砂方面取得突破。”

苏蔓立刻响应:“我们已经制定了‘科技 - 传统融合培训计划’,下个月就组织 1967 年的工程师们去 1913 年,跟着老林师傅学习地脉能量感应;同时也会邀请老林师傅和阿青来实验室,了解科技设备的工作原理,让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

在机制完善方面,江浅提出要优化 “预警 - 处置 - 复盘” 全流程机制。“我们要建立‘跨时空应急储备库’,在 1913 年、1938 年、1967 年及现代的关键节点,储备充足的时砂、防护装备和维修零件,确保异常发生时,物资能在 10 分钟内调配到位;同时要完善‘民众联动机制’,在各时空增设更多‘时空守护联络员’,让民众成为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更早发现潜在风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