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府(今湖北恩施)的帅帐内,陈玉成坐在案前,手中拿着傅昊刚刚送来的指令,目光扫过上面“东征总指挥”的头衔,以及下面列着的。
第二军序列。
2师(陕回大帅之一于彦禄),10师(李蓝起义军,太平军文王蓝大顺), 11师(太平军枯王蓝成春), 12师(太平军启王梁成富) 17 师(石达开手下悍将李福猷),18师(赖欲新手下唐日荣)
第三军序列。
4师(陕回大帅之一阎兴春),9 师(原清军潼关守将哈连升),13 师(太平军悍将淮王邱远才), 14 师(陕回悍将安杰) , 骑1师(陕回大帅之一陈林),19师(原清军甘肃提督萧庆高) ,20师(陕回将领拜崇花)
新加入革命军的少数民族军势力。
21师(苗军大帅张秀眉)、22师(红号军首领之一包茅仙)、23师(侗族起义军首领姜映芳)、24师(布依族起义军首领曾三浪)等几十万兵马的编制,嘴角忍不住扬起一丝笑意。
“哈哈,大帅这是要让我重现当年英王的风采啊!”
陈玉成将指令放在案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当年在太平天国,我统帅几十万太平军,纵横江淮,打得清妖闻风丧胆。可后来……”
他摇了摇头,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甩出脑海,“如今在堂弟麾下,我手中的兵力,竟比当年还多!十七个师,三十多万兵马,皆归我指挥!”
他站起身,走到帐内的地图前,目光落在“湖南”“湖北”上,手指顺着湘江、沅江的走向滑动,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作战计划:“大帅的战略很明确——围魏救赵!攻打湖南湖北,尤其是湖南,曾国藩的老家,迫使他分兵回援,减轻天京的压力!”
陈玉成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巴东县的位置,眼神骤然锐利:“不过在此之前,得先拔下这几颗钉子!”
地图上,巴东县被红圈标注,旁边写着“新湖北巡抚李续宜(前一任湖北巡抚严树森还在劳改营里)部”——这支由曾国藩亲自调派的精锐,驻扎在长江三峡的咽喉要道,如同一根刺,卡在革命军西线进攻的必经之路上。
一旦革命军主力攻入湖南湖北,李续宜部随时可以顺江而下,切断革命军的后勤补给线,甚至威胁施南府这个西线指挥中心。
陈玉成的眉头微皱,又将手指移向贵阳方向,那里标注着“逃亡云贵总督劳崇光部”。
劳崇光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在陈玉成,李福猷的打击下兵败逃亡。
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劳崇光啊劳崇光,你倒是会挑地方——贵州有朱明月的白号军,正好让你去霍霍!”
陈玉成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
1.
拔除巴东钉子: 必须以雷霆之势,歼灭李续宜部,确保西线进攻的后勤线畅通,同时为后续进攻湖北打开门户。
2.
利用劳崇光牵制朱明月: 不必亲自对付劳崇光,而是让他与朱明月互相消耗。
劳崇光作为清朝官员,必然要镇压白莲教;朱明月作为反清势力,必然要反抗劳崇光。
革命军只需在背后推波助澜,让两者陷入内斗,从而减轻革命军在贵州的压力,集中兵力进攻湖南湖北。
陈玉成立即下令:“传令第二师(傅昊的亲信部队,以战斗力强悍着称),不计一切代价,拿下巴东!李续宜部必须在三天内被歼灭!”
第二师师长接到命令后,立即集结部队,向巴东县进发。
这支由傅昊亲自训练的精锐,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是革命军的“尖刀部队”。陈玉成对第二师的能力非常信任,他知道,要拿下李续宜部,必须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避免陷入持久战。
同时,陈玉成又下令:“派出间谍,向劳崇光传递消息——朱明月的白号军正在贵州活动,准备攻打贵阳。劳崇光如果不想被朱明月赶出贵州,就必须尽快镇压朱明月!”
陈玉成的计划非常巧妙:
对第二师: 下达“不计一切代价”的命令,意味着第二师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包括强攻、偷袭、切断补给线等,尽快歼灭李续宜部。
陈玉成知道,李续宜部虽然精锐,但人数不多,且处于革命军的包围之中,只要第二师全力以赴,必然能够取胜。
●
对劳崇光: 通过间谍传递消息,让劳崇光误以为朱明月是他的主要威胁。
劳崇光作为清朝官员,必然要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白莲教。
陈玉成就是要利用劳崇光的这种心理,让他与朱明月互相消耗,从而减轻革命军在贵州的压力。
陈玉成看着地图上的巴东和贵阳,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劳崇光,你们就先在这儿耗着吧!等我拿下湖南湖北,再来收拾你们!”
施南府第二师指挥部内,师长于彦禄坐在案前,手中拿着陈玉成的亲笔命令,眉头紧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