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州,江苏巡抚衙门,李鸿章书房。

李鸿章刚刚送走了一位前来商议漕运事宜的地方官员,正坐在书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神情略显轻松。

他刚刚处理完李鸿章那封奏折和信件,心中盘算着朝廷和曾国藩可能的反应。

虽然知道前路依然充满荆棘,但暂时避免了立即与曾国荃兵戎相见的最坏局面,让他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宽慰。

“大人,” 亲兵队长神色凝重地快步走进来,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封口、盖着“十万火急”朱印的信件。

“安庆急件!曾中堂亲笔!八百里加急!”

李鸿章心中一动,眉头微蹙。

曾国藩的回信这么快就到了?

而且用的是如此紧急的传递方式?

他立刻意识到事情非同寻常。

他迅速拆开信封,目光如电般扫过信纸上的内容。

“西南急报?陈扶昊、蓝成富、崔伟……三十万众?巴东陷落?李续宜病逝?李续枯战死?唐炯失踪?”

李鸿章的目光在这些触目惊心的字眼上飞速掠过,脸上的轻松表情如同被寒风吹散的薄雾,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握着信纸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身体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双眼死死盯着信纸,仿佛要将那些字迹烧穿。

“轰隆——!”

一声惊雷仿佛在他脑海深处炸响。

“陈扶昊这家伙……” 李鸿章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一种棋逢对手的惊觉,“……有点东西啊!”

他迅速将傅昊与信中描述的惊天战果联系起来。

瞬间明白了事态的极端严重性:

1.

战略重心转移: 陈扶昊以雷霆万钧之势攻陷了长江上游的军事重镇巴东!这等于在湘军后方捅了一把致命的刀子。

2.

湖北门户洞开: 巴东失守,意味着湖北的西大门彻底敞开。

武昌(湖北巡抚驻地)、荆州乃至整个长江中游平原,都直接暴露在傅昊三十万大军的兵锋之下!

湖北是湘军的后方基地和钱粮来源,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3.

统帅真空: 湖北巡抚李续宜这位能征善战、熟悉湖北防务的统帅竟然在危难关头病逝!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李续枯战死、唐炯失踪,更是让湖北的防务指挥体系瞬间陷入瘫痪和混乱。

4.

曾国藩的致命困境: 这一击,彻底打乱了曾国藩的所有部署!

曾国藩的全部精力和精锐部队(包括曾国荃的吉字营)都押在了南京城下。

现在后方突然爆发如此巨大的危机,他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

南京之战的进程必然被打断,甚至可能前功尽弃。

“彻底打乱了……” 李鸿章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眼神锐利如鹰隼,快速地分析着局势。

“曾涤生(曾国藩字)这下子……可真是被逼到悬崖边上了!”

他敏锐地意识到,傅昊这一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战略上的神来之笔。它瞬间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平衡:

解南京之围: 无论陈得才是否直接去解南京之围,他都能极大地牵制和分散湘军的兵力与注意力,客观上大大减轻了南京守军的压力。

迫使朝廷变招: 如此巨大的危机,朝廷绝不可能坐视湖北沦陷。

曾国藩的“专攻南京”策略必然被打破,朝廷会不惜一切代价要求各地督抚(包括他自己!)出兵救援湖北、拱卫长江中游!

淮军价值飙升: 在曾国藩主力被钉在南京城下、湖北防务崩溃的危局下,他李鸿章麾下这支相对完整、装备精良(尤其有重炮)的淮军,其战略价值瞬间变得无比重要!

朝廷的目光和压力,会立刻转向他。

“来人!” 李鸿章猛地停下脚步,声音陡然变得沉稳而有力,之前的震惊已被一种洞察全局的精明所取代。

“立刻请薛福成、刘铭传、程学启、郭松林诸位大人速来书房议事! 再备快马,给我立刻去查探巴东、湖北方向的最新军情! 还有~”

他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字,递给亲兵,“立刻给安庆曾中堂回信! 就说本抚已知悉西南巨变, 即刻整军, 随时听候朝廷与曾中堂调遣! 但需明确告知,淮军休整未毕,巨炮磨合尚需时日,非本抚推诿,实乃力有不逮,恐难仓促应大敌! 此信,八百里加急!”

亲兵领命,飞快而去。

李鸿章站在书案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他心中波澜起伏:

对傅昊战略眼光的震惊与忌惮。

对曾国藩瞬间陷入绝境的复杂心情(有同情,更有对潜在机遇的敏锐嗅觉)。

对朝廷即将施加的巨大压力的清醒认知。

最重要的是—— 他看到了在曾国藩的困境和朝廷的恐慌中,淮军乃至他个人地位可能迎来的巨大转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