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青年科学家先锋论坛”的主会场,设立在莱蒙湖畔一座极具现代设计感的会议中心内。巨大的穹顶由透明的特殊材料构成,阳光倾泻而下,将整个会场照耀得通透明亮。来自全球近百个国家,代表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顶尖青年才俊,以及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各国科学院院士作为特邀观察员,齐聚一堂。
会场内,衣香鬓影,精英云集。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期待。
而所有的焦点,都若有若无地,汇聚在会场前排一个略显特殊的身影上——秦风。
他太年轻了,年轻到与周围那些至少也是博士后,甚至已经是助理教授、副教授的青年科学家们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身合体的深色休闲西装,衬托着他清瘦挺拔的身姿,脸上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平静与从容。
陪同他前来的李振华教授,此刻正坐在他身旁,手心微微有些出汗。他不停地整理着自己的领带,目光时不时地瞟向秦风,嘴里小声地叮嘱着:“秦风啊,待会儿上去做报告,别紧张,就当是在咱们学校的大礼堂,下面坐着的都是你的师弟师妹……呃,不对,这些可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比你那些师兄师姐……咳咳,总之,正常发挥就行!你的东西,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秦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李老师,您比我还紧张。放心吧,我有分寸。”
他这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让李振华教授稍微安心了一些,但心中那份与有荣焉的激动和隐隐的担忧,却丝毫未减。这可是“国际青年科学家先锋论坛”啊!秦风是大会特邀的主题报告人之一,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
这份荣耀,足以让整个燕京科学界为之沸腾!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秦风将要面对来自全世界最挑剔、最顶尖的目光审视。
上午十点整,大会正式开始。
经过几位学术界泰斗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后,终于轮到了秦风的主题报告。
当主持人用略带激动的语气念出“下一位主题报告人,是来自燕京大学,年仅二十岁,在室温超导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的秦风研究员!”时,全场响起了一阵礼貌而热烈的掌声。
无数的闪光灯瞬间亮起,咔嚓咔嚓的声音不绝于耳。来自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将镜头死死地对准了那个缓缓走上讲台的东方青年。
好奇、审视、惊叹、怀疑,甚至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各种复杂的目光,从会场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几乎要将秦风淹没。
“这就是那个用‘食堂剩饭’搞出室温超导的燕京小子?”
“看起来也太年轻了吧?比我实验室里最小的博士生还要年轻!”
“他的‘秦风理论’我看了,非常……大胆,但也有些地方,我个人持保留意见。”
台下,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秦风走到讲台中央,从容地打开了自己的演示文稿。巨大的投影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他报告的标题——《有机复合型室温超导体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探索——从“燕京一号”到OCQE模型》。
他清了清嗓子,用流利而纯正的英语开口道:“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们团队在室温超导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和理论思考。”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秦风的开场白简单而直接。
在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里,他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节奏,系统而清晰地阐述了“燕京一号”超导材料的最新性能优化数据——包括其在常压下已经逼近280K(约等于7摄氏度)的超导转变温度,以及远超现有所有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
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他那石破天惊的“有机协同量子纠缠模型”(OCQE模型)的核心思想——从有机长链分子的拓扑序,到激子-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的非局域库珀配对,再到特定微生物发酵引入的“手性催化”与“缺陷钉扎自修复”……
每一个观点,都充满了颠覆性的创新!
每一个论证,都基于海量的、无可辩驳的实验数据和严谨的数学推导!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秦风报告中展现出的深邃思想和惊人成果给彻底镇住了。
那些原本还带着一丝轻视或怀疑目光的青年科学家们,此刻脸上的表情,已经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成了凝重、惊讶,甚至是……骇然!
他们引以为傲的才华,在秦风这堪称“降维打击”的报告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
当秦风结束他的报告,微微鞠躬致谢时,会场内先是陷入了长达数秒的寂静,仿佛所有人都还没从那巨大的信息冲击中回过神来。
随即,雷鸣般的掌声,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会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