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馁瓦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
当秦风嘴角那抹自信而从容的微笑,如同初升的朝阳般,在万众瞩目之下缓缓绽放时,整个会场的气氛,仿佛在瞬间凝固了。
台下,无论是那些之前还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表情的西方青年才俊,还是那些为秦风捏着一把汗的燕京代表团成员,亦或是那些扛着长枪短炮、准备捕捉“大新闻”的媒体记者,此刻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地锁定在讲台中央那个略显单薄,却又散发着强大气场的东方青年身上。
李振华教授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接下来,将是真正的“神仙打架”!芬奇、杜波依斯、里希特,这三位可都是西方新生代科学家中的佼佼者,他们提出的问题,个个都如同淬毒的利刃,刁钻而致命。秦风,能顶得住吗?
然而,秦风接下来的表现,却让所有人,都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首先,感谢芬奇博士、杜波依斯博士以及里希特博士提出的宝贵问题。”秦风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清晰地回荡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的质疑,非常专业,也确实代表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于新兴理论和颠覆性成果的一些普遍关注点。我非常乐意就这些问题,与各位进行深入的探讨。”
他先是礼貌地肯定了提问者的专业性,这份从容与气度,就让不少人暗暗点头。
紧接着,秦风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那位来自剑桥大学的阿里斯泰尔·芬奇博士身上。
“芬奇博士,您刚才提到,我的OCQE模型缺乏‘坚实的公理化基础’,并质疑其是否为‘后验性修补’,以及其‘普适性和可预测性’。”秦风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了然,“关于这一点,我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科学理论的构建,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逼近真理的动态过程。”
他信手拈来,引经据典:“正如伟大的开尔文勋爵曾言,‘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剩下的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然而,紧随其后的,便是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两朵‘乌云’,它们彻底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这难道也是‘后验性修补’吗?”
芬奇博士的脸色微微一滞,他没想到秦风一上来就搬出了开尔文和爱因斯坦。
秦风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OCQE模型的提出,同样是基于我们对‘燕京一号’超导体海量的、精确的实验数据。您提到的‘有机长链拓扑序’,并非臆想。我们利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GIWAXS)技术,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的直接成像,已经清晰地观察到了这些有机分子链在纳米尺度上形成的、具有特定手性特征的螺旋状有序结构。相关的衍射图谱和电镜照片,在我的报告PPT第23页至28页有详细展示。这些结构,为电子的准一维输运和拓扑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至于‘激子-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的非局域库珀配对’机制,”秦风的语速不疾不徐,却字字珠玑,“这确实是OCQE模型的核心创新点之一。它并非简单地将已有的理论概念进行‘组装’,而是基于我们对有机半导体材料中激子动力学和金属纳米结构中等离激元光学特性的深入理解,并结合了量子多体理论中关于元激发相互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的一次大胆的理论构建。”
他微微侧身,指向身后巨大的投影屏幕,上面瞬间切换出一系列复杂的费曼图和格林函数推导过程。
“我们通过严格的量子场论计算,证明了在这种有机-无机复合体系中,电子可以通过交换虚的、高频的激子-等离激元极化子,形成一种束缚能远高于传统声子机制的库珀对。这种配对机制的特征频率,恰好落在太赫兹波段,这也完美地解释了我们实验中观测到的‘太赫兹增益效应’。相关的数学推导,长达三十余页,详细阐述了模型的哈密顿量构建、正则变换、以及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求解过程。如果芬奇博士对数学细节感兴趣,我很乐意在会后与您单独探讨。”
芬奇博士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引以为傲的理论功底,在秦风这如同教科书般精准而深奥的阐述面前,显得有些……不够看。他确实没有想到,秦风的理论背后,竟然有如此庞大而严谨的数学支撑!
“最后,关于‘手性微生物催化与缺陷钉扎自修复’,”秦风的目光再次回到芬奇博士身上,语气中带着一丝善意的调侃,“芬奇博士似乎觉得这部分内容充满了‘东方神秘色彩’。但我想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更不应该有地域偏见。微生物在材料合成与改性中的应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生物冶金到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的力量无处不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