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大家的意见我都听明白了。这件事,关系到秦风个人的学术声誉,关系到我们燕京大学的百年名望,更关系到我们燕京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形象和话语权。所以,我们必须慎之又慎,但同时也要旗帜鲜明!”
他猛地一拍桌子,语气斩钉截铁:“我的意见是,第一,学校官方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我们坚决相信并全力支持秦风同学及其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是经过学校和国内多家权威机构严格审查和初步验证的,其科学价值不容置疑!”
“第二,我们要立刻组织校内最顶尖的专家团队,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资深教授,对秦风的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再一次的、更为细致的内部评估和复核,确保我们自己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万无一失!”
“第三,要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指导。Y教授的质疑,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争论,背后很可能还掺杂着复杂的国际科技竞争因素。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校长的目光投向刘仁轨,“要给秦风本人最大的信任和最充分的自主权。他是这场风波的核心,最终能否化解危机,关键还要看他自己。我们要做的,是给他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准备回应,去迎接挑战。告诉他,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天塌下来,有学校给他顶着!有国家给他撑腰!”
老校长一番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校长英明!”刘仁轨院士激动地说道,“我立刻去跟秦风沟通,把学校的态度传达给他。我相信,这孩子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与此同时,燕京科学院、工程院的诸多院士大佬,以及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声。
绝大多数与秦风有过接触,或者对其研究成果有过深入了解的国内同行,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站在秦风一边。
“老夫痴长秦风几十岁,自问在超导领域也算有些微末道行。秦风小友的理论,初看惊世骇俗,细思则精妙绝伦,其逻辑之自洽,远非Y教授所言那般不堪。至于实验数据,老夫曾有幸亲眼观摩过秦风团队的部分实验过程,其严谨细致,令人叹服。Y教授的质疑,恕我不敢苟同!”——这是一位国内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公开表态,在学术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Y教授的质疑,更像是一种‘范式禁锢’下的傲慢。科学的进步,恰恰在于不断打破旧有范式,建立新的认知。秦风的工作,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尝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包容,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质疑。我相信,真理越辩越明,秦风的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科院院士的评论,言辞恳切。
“我们实验室也曾尝试初步复现秦风的部分实验,虽然难度极大,对实验条件要求极为苛刻,但我们确实观察到了与秦风报告相符的超导迹象。Y教授未能成功复现,或许是其实验方案或细节把控上存在某些偏差。我们愿意与秦风团队以及国际同行分享我们的初步经验,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进步。”——国内某顶尖材料实验室负责人,更是直接用自己的初步复现结果,含蓄地反驳了Y教授关于“实验不可重复”的论断。
当然,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指出,科学研究允许质疑,甚至欢迎质疑。
“Y教授作为国际知名学者,其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科学的本质就是证伪,秦风团队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这些质疑做出清晰、有力、且能够被科学共同体所接受的回应。这不仅是对Y教授的尊重,也是对科学本身的尊重。”
“我们支持秦风,但支持不等于盲从。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在质疑中求证,在争论中前行。希望秦风团队能够沉着应对,用更扎实的理论、更全面的数据、更具说服力的重复性验证,来回应这场风波,最终赢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这些理性的声音,虽然不像一边倒的支持那般“解气”,但也提醒着所有人,这场学术较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科学本身。
远在千里之外的秦风老家。
秦父秦母这两天几乎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他们虽然不太懂那些高深的科学理论,但从新闻上那些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以及亲戚邻里间若有若无的议论中,也能感受到儿子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老头子,你说……小风他,不会真的出什么事了吧?”秦母拿着手机,翻看着那些糟心的新闻,眼圈都红了,“那些外国人,说话也太难听了!我们家小风那么乖,那么努力,怎么可能是他们说的那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