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梦回古侠 > 第152章 宿怨冰释下的和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月尧捡起长卷,血与泪在画绢上晕成新的凤凰图案。"有些秘密不知才是保护。"她指尖抚过张旭阳心口疤痕,那里的血已凝成龙凤交缠的形状,与长卷末端他新补的圆印相呼应——那圆印像极了二十年前襁褓上被撕裂的满月。

走出寺门时,苔山方向有道淡红罡气冲天而起,与杨月尧发间残留的紫光遥遥相望。张旭阳望着两道渐行渐远的背影,终于明白这场和解并非宿怨终结:杨月尧默默护他周全,陈茹仕以凡人之躯释怨成全,而他,正是连接生恩与养恩的桥,在这恩怨深渊上,托住二人的亲情。

寺内观音像的慈悲目光落在长卷留白处,那里的血圆印记渐渐干涸,却在中心透出一点光——如同二十余年前那个寒夜,襁褓中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终于穿透了两人恩怨的迷雾,在晨光中凝成永恒。

戌时三刻的侯府静得落针可闻,张旭阳推开寝殿雕花木门时,铜环碰撞声惊飞了檐下栖息的夜鹭。李思羽正对着镜台拆换珠钗,鎏金烛台上的火苗突然爆了个灯花,将她耳后的红痣映得忽明忽暗。静姝跪坐在锦榻上整理喜服,指尖划过绣线的动作骤然停顿,喜服下摆的朱雀纹在烛光中微微颤动。 "回来了。"李思羽转身时,步摇上的珍珠坠子扫过妆台,打翻了盛着胭脂的螺钿盒。张旭阳注意到她发间别着的并蒂莲银簪——那是杨月尧今早让人送来的,簪头的珍珠与静姝鬓边的朱雀玉簪遥相呼应。他靴底的红泥蹭在青砖上,画出从城郊古寺到侯府的隐秘轨迹。 "古寺那边..."静姝攥紧了喜服下摆,绣线在掌心勒出红痕。张旭阳走到紫檀木屏风后,卸下玄铁护腕时,金属碰撞声里夹杂着细微的冰裂响——那是今早陈茹仕拂过他伤口时留下的罡气余韵。烛火突然倾斜,照亮了他额角未消的淤青。"她们...暂时放下了。"张旭阳的声音带着古寺晨钟的沙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屏风上的缠枝莲纹——那里有陈茹仕今早用指甲刻下的"忍"字。李思羽手中的银簪"当啷"落地,簪尖在青砖上划出半朵玄鸟纹。静姝突然起身,喜服上的金线绣纹在烛光中流淌,宛如古寺长卷上未干的血墨。 "真的?"李思羽的指尖颤抖着搭上他的手腕,触到护腕下未愈合的伤口。张旭阳想起古寺中杨月尧袖口涌出的紫色罡气,与陈茹仕弯刀上崩裂的缺口,喉头突然发紧:"待我们拜堂时,娘和姨娘会共坐主位。"话音未落,静姝已递过温热的茶汤,杯壁上的冰裂纹与他今早摔碎的盏子形状相同。

"可余锋..."李思羽欲言又止,目光扫过窗外悬挂的走马灯——灯面绘着的玄鸟与朱雀被人用墨笔涂改成了并蒂莲。张旭阳想起城主府门前余锋百炼刀上的云纹,突然按住两人的手背:"他只知我爹已逝,不知娘和姨娘的恩怨内情,明日需如实相告。思羽,你爹..."张旭阳的话被窗外夜风打断,静姝急忙放下锦帘,帘纹晃动间露出庭院里的梧桐影。李思羽望着妆台上父亲寄来的狼牙符,符身的血槽里还嵌着西北城的沙砾:"渝国新帝年幼,白黎明掌政后并无其他异动。"她的指尖划过符上的"李"字,那里有父亲常年握符留下的凹痕。

李思羽道:"信差前日就已出发。"

烛火突然变亮,将三人交握的手影投在屏风上,形成完整的玄鸟与朱雀合体纹。 "能娶到你们..."张旭阳的声音突然哽咽,臂弯同时揽住两人。李思羽的头轻轻靠在他肩甲上,锦帕蹭到他内衬的朱雀暗纹——那是杨月尧之前连夜绣的。静姝的指尖抚过他心口的月牙疤痕,那里的皮肤下藏着杨月尧塞的暖玉。窗外突然飘起细雪,落在走马灯上,将玄鸟与朱雀的墨迹晕染成一片朦胧的白。

李思羽突然起身吹灭半数烛火,殿内顿时只剩床头一盏羊角宫灯亮着。静姝将喜服叠好时,发现内里缝着张旭阳的生辰八字——用的是杨月尧的金线与陈茹仕的银线交织。

静姝的泪水滴在玉佩上,恰好填满刻痕里的血垢。李思羽轻轻梳理张旭阳额前的碎发,触到结痂的伤口时,指腹下意识模仿着杨月尧今早凝冰的动作。三人相依的影子在宫灯下越缩越小,最终融成一团暖光。庭院的雪越下越大,将侯府的玄鸟旗与朱雀灯都染成素白,却掩不住寝殿内透出的三重暖意——那是生恩、养恩与姻缘交织的光,在婚讯前夕的寒夜里,煨暖了二十年的恩怨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