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王到了封地,日子过得比都城艰难,年龄也大了,这些年想明白一些事。他叹口气:“外祖父,是外孙当年浅薄狭隘了,自作孽不可活嘛,事到如今,只怕前程就这样了。这几年在龙州那荒凉之地,脑子倒清醒些,辜负了父皇的安排。”

郑老大人道:“好,知道反省就好。闲来无事,多读《道德经》,心情就会慢慢平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见梁王点头:“其实在龙州也挺好的,曾侧妃劝说‘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卓儿又聪明又孝顺,曾侧妃又怀上身孕了,所以没有上都城来。等本王回到封地,就会迎接第二孩子,这辈子也算不错了。”

郑老大人又道:“去年都城大旱一年多,日子真是不好过。粮食的价格都长了十几倍,水果蔬菜更是难得,连喝水都得去城外拉。幸亏礼部王尚书厉害,在旱灾来临前作出预言,朝廷让人在城外打了几十口深水井,用的是蜀地盐井才用的筒井技术,特种施工队用工具往下打十数丈,出来的都是甜水。“

不过,主要是供达官显贵用的,又怕百姓不服,每个坊的坊长组织人每天限量用水车拉水,分给坊内居民。外祖父荣休在家,没办法享用朝廷的供应,坊里分的那点水不够用。只好厚着脸皮找人,偷偷去城外拉水,每次给看守的人一些财帛。这真是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啊。

梁王道:“外祖父,礼部王善先有那么本事,比钦天监还厉害,能预测天灾?”

郑老大人道:“具体情况不清楚,他私下跟皇帝和吴王说的,只是纸里包不住火,还是有人传了出来。别管怎样,人王尚书发大财了,他提前囤了大批的粮食,通过安西商栈和韩氏百货,高价往外倒卖。还有一部分,用于汝南王氏整体搬迁了。”

梁王皱眉:“王尚书囤货居奇,大发国难财,就没有御史参奏?”

郑老大人道:“怎么不参奏?不光御史,还有几家跟王尚书不对付的,不约而同地告王尚书呢。王尚书不承认,说他委托一个义妹元娘把粮食送到了陇右道,给长孙宇大将军救急去了,价格一点没抬高,跟往常丰收年一样的价格。这件事,还得到了宣王殿下和长孙大将军的证实,皇帝不但没有怪罪,还在大殿上,当众给王氏祠堂写了一副字,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