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思星得到消息,带着助手连夜飞奔到了都城,联手王元娘,给长孙老侯爷医治。王元娘也顾不上暴露异能了,用了空间的解毒水给老侯爷打上吊针,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法子了。张思星也用了外科的放血排毒,针灸拔罐各种方法,还喝了不少增强体力的中药。

最后,老侯爷的病情稳定了,青衣君却让他继续装病,只要老侯爷一天不好,皇帝就会内疚。王相父子天天在皇帝面前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长孙家的儿孙也纷纷上书朝廷,要求上都城给老侯爷侍疾。

皇帝迫于压力,夺了英王的兵权,让他当个武散官,没了实职。尚书左仆射的杨二大人也外贬常州为刺史,秘书监的杨五大人也外调到安州当刺史。李蕴封了安定郡王,这是皇子中最低的爵位,给的封地在河北道定州,过了年之后就得去封地就藩。

王相跟青衣君谈论了这件事,觉得宫里太过危险,随时都会出状况,妹妹不知道能不能适应。王元娘笑笑:“妹妹是一粒种子,种在后宫最高的位置上,随着发芽成长,根系使劲往下扎,早晚成为一棵大树。”随后读了一句诗:百丈倚青松,缠绵成一家。

王相点头,妹妹有这志气,愿意让众人乘凉。他也只能依着她的意思,尽力配合她。王元娘需要一队暗卫,不要多,三十人,女多男少。皇宫大内,男子行走不方便,主要在外面听信办事。还需要一个专业的经营团队,帮她经管宫外的产业。

王元娘还有个打算,已经跟青青商量过了,准备把青衣君祠挪入空间,她住惯了。进了宫,去青衣君祠的机会就很少了,既然有芥子空间,青青又有本事,可以收进去,位置就放在王博士别墅的附近。那里有一座灵气逼人的无名小山,猛一看,跟青衣山有点相似呢。

把决定跟王相说了,如果青蛇把青衣君祠收走,希望王相出面,在原来的位置上再重新盖一座祠堂,再种上牡丹花。到时候,她会提供一部分钱帛、花苗。

因为要封正宫皇后的事,大家这个年也没过好,各处都认真准备。皇帝厌恶杨家,让他们年前就去了各自的任地。安定郡王杨蕴去封地前也罚闭门思过,抄写孝经一百遍。

承辉六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城外的青衣君祠不翼而飞,连周围的桃树也都不见了。只余一块比原来的高地低了很多的平地,所有的人惊疑不定,议论纷纷。有许多人坚信,这是青衣君做的,她是真的成神了。她住惯了青衣君祠,现在要飞升,舍不下这个居所,一并带走了。

宫里的杨蕴有点心虚,青衣君可是长孙老侯爷的亲外孙女,会不会找自己的麻烦,给老侯爷报仇。都说她死得冤枉,得先皇封号,死后成神。原以为就是个传说,没当回事,现在看来,说不定是真的。

因为正月十九是封后大典,年前就通知了各路藩王,毕竟是皇家的事,这些宗室子弟应该来贺喜的。梁王一赶到都城,就听说这桩奇事,亲自去看了一眼,青衣君祠的位置果然什么都没有了。他心里十分懊恼,青衣君要真成神了,能放过自己吗?

自从曾秀云入了宫,梁王回到封地,心情十分烦躁。他几次想杀了一对儿女,觉得他们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两个孩子长得跟他有几分相似,他又拿不定主意了,要万一是自己孩子,杀了不就绝后了吗。

梁王妃跳出来反对杀子,她态度强硬,表示两个孩子她愿意养,就当自己的孩子。要是皇帝开恩,让孩子继承王位最好,要是不让,她嫁妆丰厚,也存了不少钱,完全可以过富贵的正常生活。

卢氏出身名门,很有见识,她知道现在处境尴尬,先帝赐婚,身为梁王妃,不能自主和离。梁王又可能没有种,自己肯定无后,收养两个孩子,算是解闷。反正外人也不知道,皇帝不肯把皇家这种破事弄得人尽皆知。

梁王也妥协了,他本就没有大本事,以前全靠曾秀云和常久山的帮扶。现在这两个人没有了,开始倚重梁王妃,不至于言听计从,大多数事不再与她争执。梁王日日忧心,过得不大好,整个人面黄肌瘦,鬓边有了白发,背都微微驼了。

两个孩子倒也不笨,大致知道些什么,成了惊弓之鸟,躲着梁王走。见梁王妃肯护着他们,就竭尽所能地表现出依赖巴结,一句一个母妃,比对亲娘可尊敬多了。这不光是嫡母,还是他们的护身符呢。

皇帝问过王相,青衣君祠是怎么回事?王相把之前想好的话说了:“陛下,臣梦见青衣君说,元娘当了皇后,王家与皇家成了亲戚,皇帝是有情人,一定会对妹妹好。她放心了,要飞升,舍不得青衣君祠,就一并带走。交待臣在原址重新盖一座青衣君祠,就按原来的规制,墙外种上桃树,院里种满牡丹。工程竣工,明年的春天,她会把牡丹花王还回来。”

皇帝半信半疑,这么大一座建筑凭空消失了,非常人能做到。想着之前的韦西洲失踪案,高平王犯天遣案,说不得是青衣君做的,只有神仙,才有这么大的能耐。想到这里觉得还得做些什么,别得罪了青衣君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