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第十一回 红号精神继 黄坛连五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一回 红号精神继 黄坛连五县

德江稳坪的冬日来得早,枫香坝张氏宗祠的屋檐下已经结了层薄霜。张羽耀裹着件打满补丁的棉袄,蹲在祠堂后院的老槐树下,手里摩挲着一块布满青苔的残碑。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只依稀能辨认出"黄号"二字——这是半年前神兵攻破德江城时,从县衙废墟里挖出来的旧物。

"佛主,天这么冷,咋还在这儿待着?"张金银端着一碗热姜汤走来,哈着白气说道,"冉先生带弟兄们在前院练枪法呢,让我来叫你过去看看。"

张羽耀接过姜汤,暖了暖冻僵的手指:"你说这黄号军,真像老人们说的那么厉害?"他望着残碑上的刻痕,仿佛能透过时光看到百年前的战火,"听说他们当年连克十余城,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

张金银蹲在他身边,用袖子擦去碑上的积雪:"王瞎子不是说了嘛,咸丰年间的胡胜海,就跟咱们现在一样,带着穷人造反。他们也举黄旗,也喊'灭捐灭税',跟咱们神兵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正说着,一个背着褡裳的瞎眼老乞丐拄着拐杖走来,正是稳坪一带最会讲古的王瞎子。他听到两人的对话,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佛主也在念叨黄号军?老汉今天就给你们说道说道,这黄号军跟咱们神兵的缘分。"

王瞎子摸索着坐在残碑旁,清了清嗓子开讲:"那是咸丰五年,胡胜海在德江举旗,头裹黄巾,号称'黄号军'。他们有个'老教场',就在现在的稳坪中学那儿,当年能屯兵上万!胡胜海会'撒豆成兵'的法术,一把豆子撒出去,就能变成刀枪不入的神兵......"

"撒豆成兵?"张羽耀眼睛一亮,"跟咱们的神符一样?"

"比神符厉害多了!"王瞎子一拍大腿,"黄号军有'天书',打仗前念咒语,刀枪都打不进!他们攻思南府的时候,城墙太高爬不上去,胡胜海对着城墙念咒,城墙就自己塌了个口子......"

张金银听得入迷:"后来呢?他们打赢了吗?"

王瞎子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下来:"赢了一时,赢不了一世啊。官府调来大军围剿,黄号军守了八年,最后粮尽弹绝。胡胜海被砍头那天,天上飘着黄雪,百姓们都说是天在哭......但他们的黄旗,一直飘在黔东人心里。"他摸了摸残碑,"这块碑,就是当年黄号军的祭坛碑,上面刻着他们的咒语呢。"

张羽耀凑近细看,果然在碑缝里发现几行细小的刻字,像是某种符咒。他突然站起身,对张金银说:"快去找纸笔来,把这些字拓下来!"

等张金银取来纸笔,张羽耀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在碑上,用炭笔细细描摹。寒风中,他的手指冻得通红,却异常坚定。王瞎子在一旁念叨:"佛主这是要承黄号军的气运啊!当年黄号军没能成的事,说不定要在咱们神兵身上成了......"

拓完符咒,张羽耀将纸小心收好,仿佛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他对王瞎子拱手道:"多谢老人家指点,这黄号军的故事,得让所有神兵都听听。"

王瞎子呵呵一笑:"佛主要是信得过老汉,就让老汉去各坛宣讲。保准让弟兄们知道,咱们不是孤军奋战,百年前就有英雄替咱们趟过路了!"

当天下午,张羽耀就召集稳坪的神兵骨干,在张氏宗祠开了场"黄号精神会"。王瞎子坐在正中央,唾沫横飞地讲述黄号军的战绩,听得神兵们热血沸腾。当讲到胡胜海牺牲时,不少人红了眼眶。

"弟兄们!"张羽耀举起拓下来的黄号符咒,声音洪亮,"黄号军的咒语还在,他们的精神还在!官府说咱们是'匪',可百年前的黄号军,在百姓心里是英雄!从今天起,咱们神兵就以黄号军后裔自居,继承他们的黄旗,完成他们没完成的事!"

"继承黄旗!完成大业!"神兵们齐声呐喊,震得祠堂的梁柱嗡嗡作响。

散会后,张羽耀让人将黄号符咒刻在木板上,复制了几十块,分发给务川、印江、沿河的神坛。他还让人缝制了一批新的黄旗,旗上除了原来的"天下太平",又加了四个小字:"黄号遗风"。

没过几天,德江的黄旗就传到了印江天池坪。李天保看着旗上的"黄号遗风"四个字,又听说了黄号军的故事,当即召集神兵,在天池坪的祭坛前举行了"续香火"仪式。

仪式上,李天保将黄号符咒与神兵神符合在一起焚烧,灰烬拌在神水里让弟兄们喝下。他举着新制的黄旗宣誓:"从今天起,咱们就是黄号军的传人!刀山火海,绝不退缩!"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黔东五县,务川的赵国清、沿河的张羽让、思南的宁国学,都纷纷效仿德江和印江,竖起了带"黄号遗风"的黄旗。各坛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天你送粮,明天我派援兵,原本分散的神坛,渐渐连成了一片黄旗的海洋。

腊月初八,务川金竹乡的香树坝格外热闹。这里是张羽勋最初设坛的地方,如今成了五县神兵的联络中心。张羽耀、李天保、赵国清、宁国学、张羽让五位佛主齐聚于此,要举行"联坛大典",正式结成同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