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片粗粝的“琉璃”被沈微用干净的粗布层层包裹,珍而重之地藏在床铺下的暗格里。它浑浊,布满气泡,带着淡绿色的杂质,离真正的透明还差十万八千里,却如同暗夜里的第一颗星,照亮了她心底最深处被赵家阴影笼罩的角落。狂喜沉淀下来,化作一股更加汹涌的渴望——改进工艺!扩大规模!将这“透明黄金”真正握在手中!
工坊里热火朝天。肥皂“凝脂玉”的生产在流水线保密制下高效运转,铜钱的叮当声稳定地流入钱匣,支撑着她对玻璃近乎孤注一掷的投入。后山炭窑日夜不息,优质的青冈栎木炭一窑接一窑地出产。熔炉旁堆满了精心筛制的石英砂粉、提纯的钾碱和熟石灰粉。沈微如同最吝啬的守财奴,小心翼翼地积攒着每一分能量点(每日恢复1点),同时疯狂地投入下一次熔炼试验——调整原料配比、优化鼓风节奏、尝试不同的澄清方法、摸索更稳定的坩埚材质和成型技巧……
每一次试验都伴随着巨大的消耗——珍贵的木炭、提纯不易的原料,以及她呕心沥血积攒的能量点。失败是家常便饭:坩埚依旧会开裂,熔体依旧浑浊,气泡难以根除,成型时应力裂纹如影随形。但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气泡少了一些,熔体颜色淡了一点,凝固后的碎片更透亮一丝——都让她如饮甘泉,支撑着她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艰难跋涉。
就在她刚刚完成一次耗尽了攒下的3点能量、熔体澄清度终于有了显着提升、正对着炉膛内那滩淡黄色粘稠液体欣喜不已时,工坊外传来了小桃带着一丝紧张的通传声:
“沈姐姐!萧……萧公子来了!还……还带了两个穿着官服的大人!”
官服?!
这两个字如同冰锥,瞬间刺穿了沈微沉浸在技术攻坚中的专注!她猛地抬头,脸上的欣喜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刺骨的寒意和高度警惕!
赵家的威胁还未解除,官府的爪子就伸过来了?而且是萧砚带来的?他到底想干什么?!
沈微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迅速用湿布擦了擦脸上的炉灰和汗渍,整理了一下沾满尘土的粗布衣裙,尽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狼狈。然后,她示意柱子哥等人继续鼓风(炉温不能骤降),自己则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工坊。
秋日的阳光有些刺眼。小院门口,萧砚依旧一身半旧的靛青布袍,双手拢在袖中,姿态闲适,仿佛只是带朋友来串门。但他身后,却站着两个身着青色棉布圆领袍、腰束黑色革带、头戴方顶巾帽的胥吏!两人身材不高,面皮白净,眼神里带着一种小吏特有的精明和不易察觉的倨傲,正背着手,打量着焕然一新、隐隐透着忙碌和“不寻常”气息的小院。
“沈姑娘,叨扰了。”萧砚微微一笑,语气如常,仿佛没看到沈微眼中的警惕,“这二位是县衙工房的张书办、李书办。今日冒昧前来,是有一桩关乎靠山村乃至清河县福祉的‘公事’,想与沈姑娘商议。”
“公事?”沈微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微微屈膝行了个礼,“沈微一介村女,不知有何公事能劳动二位书办大驾?萧公子,还请明示。”她的目光刻意略过萧砚,直接落在两位书办身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那位姓张的书办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脸上挤出一点官方式的笑容,语气带着几分拿腔拿调:“沈姑娘不必过谦。你在此地……嗯,‘兴办产业’,颇有成效,县尊大人亦是有所耳闻。”他顿了顿,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工坊门口那片平整光滑的水泥地,又瞟了一眼工坊里隐约可见的忙碌景象,眼底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贪婪和好奇。
“尤其是,”张书办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官府的威压,“听闻沈姑娘近来钻研‘琉璃’烧造之术,竟有所得?此事非同小可!琉璃乃国之重器,宫禁珍品!沈姑娘能得此奇技,实乃我清河县之福!”
沈微的心猛地一沉!玻璃的事情,他们怎么会知道?!而且如此精准!她下意识地看向萧砚。萧砚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只是在她看过来时,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眼神深邃难测。
“书办大人谬赞了。”沈微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声音平静,“沈微不过是闲暇时摆弄些泥土石头,偶有所得,烧出些不成器的粗劣之物,当不得‘琉璃’之名,更不敢称‘奇技’。”
“诶,沈姑娘过谦了!”旁边的李书办插话道,脸上堆着更“和善”的笑容,“粗劣也好,精良也罢,能烧出来,便是本事!县尊大人闻听此事,龙心大悦!念及县衙大堂及各房书吏值房,年久失修,窗牖蒙尘,采光昏暗,实有碍观瞻,更不利于处理公务,体察民情!故而……”他拖长了音调,目光灼灼地盯着沈微,“……特命我等前来,与沈姑娘商议一项‘公私两便’、‘惠泽地方’的大好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