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律长老听着心腹不断传来的、关于研究毫无进展的汇报,脸色一天比一天阴沉。他原本还存着一丝侥幸,若能破解这符文,或许就能找到克制林夙技术的钥匙。但现在,他只剩下深深的无力与忌惮。武力控制?就算把人抓来,逼问出的知识,他们能理解吗?能运用吗?恐怕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堆无法解读的“天书”。
第四节:智慧的涟漪
第七日,公输久再次来到骊山据点,与林夙对坐饮茶。他的神色比之前轻松了许多,眼中却带着更深的敬佩。
“林小友这一手‘以退为进’,着实高明。”公输久感慨道,“如今总部内,那些质疑合作、妄图掌控的声音,已然小了许多。那枚玉简,让所有人都看清了现实。”
林夙为他斟满茶,淡然道:“技术之路,本就无穷无尽。我之所学,不过先行一步。合作的意义,在于共同探索,而非单向索取。若连这第一步都无法迈出,谈何更深层次的交流?”
公输深以为然。他拿出几份厚厚的演算手稿,上面是他这几日研究“能量稳定符文”的一些心得和无法解决的疑问。“不瞒小友,老夫亦是困顿重重。尤其是这‘基础频率校准’一环,无论如何调整,始终无法达到玉简中描述的那种‘和谐共振’状态。”
林夙接过手稿,快速浏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公输久果然是天纵奇才,在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仅凭玉简中的结构和少量提示,竟然已经摸到了门槛,提出的问题也切中要害。
他没有直接解答,而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尖一缕极其微弱的能量按照特定频率开始振动。“大师可感知此频率?尝试让您构建的符文内部‘弦振’,与之同步。”
公输久凝神感知,片刻后,眼中猛地爆发出明悟的光芒!“原来如此!是‘引导’而非‘强制’!我明白了!”
看着公输久豁然开朗的神情,林夙微微一笑。
知识的壁垒依然存在,但他愿意为真正的同行者,点亮一盏引路的灯。
而这盏灯的光芒,终将照亮更多人,也将映照出那些始终隐藏在黑暗中的,蠢蠢欲动的影子。
一枚小小的玉简,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悄然改变着墨家内部的力量平衡。
以退为进,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