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惨淡的夕阳余晖透过云隙,斜斜地照进窗棂,在书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清澜缓缓将信纸按原样折好,贴身收起。心中五味杂陈,有发现母亲往事的激动,有对两位母亲情谊的感怀,更有一种历史洪流扑面而来的沉重感。她仿佛看到两个才华横溢、心怀理想的年轻女子,在昏暗的灯下,对着古老的卷帙,热烈而又忧虑地探讨着关乎世界存亡的奥秘,那时的她们,可曾料到未来的道路会如此荆棘密布、鲜血淋漓?
母亲最终选择了看似更积极的“平衡”之路,而傅夫人则走向了更彻底的“净化”与可能伴随的“牺牲”。谁对谁错,已无从评判。但正是她们当年的探索与坚持,在数十年后,阴差阳错地为自己指明了方向,最终找到了那条看似不可能的“重置”之路。
她走到窗边,推开湿漉漉的窗扇,雨后清新的空气涌了进来,带着栀子花的残香。小镇炊烟袅袅,一片宁和。历史的余烬中,依然藏着指引未来的沉香。母亲的这封信,像一块关键的拼图,让她对过去的理解更加完整,也让肩头的责任感愈发清晰——她所守护的,不仅是现在的平静,也是母亲和傅夫人那一代人未曾熄灭的理想。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不疾不徐的敲门声,节奏平稳,却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意味。是陈延。
他此时前来,是例行探望,还是……与这封意外发现的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