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天朝魂 > 第117章 战云压长平,老将筑坚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战云压长平,老将筑坚垒

1:战云压长平,老将筑坚垒(公元前262年 - 260年夏,长平地区)

主要事件: 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切断上党郡与韩国本土联系。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献地于赵。赵孝成王贪图土地,接收上党,引发秦赵全面冲突。秦将王龁攻赵,赵国名将廉颇率军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依托有利地形,构筑百里石长城防线,坚壁清野,意图以持久战耗尽秦军锐气。

太行山巍峨的身影在远处沉默着,山脚下,一条名为丹河的河谷地带,此刻却成了天下瞩目的火药桶——长平。空气中弥漫的不是泥土的芬芳,而是铁锈、汗臭和紧张到凝固的气息。数十万赵国士兵沿着山脊、高地,用石头、木材和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蜿蜒百里的防线,仿佛一条巨大的石龙盘踞在群山之间。这就是战国版的“马奇诺防线”——百里石长城。

防线核心,赵军帅帐内,烛火摇曳。老将廉颇须发花白如雪,但腰杆挺得笔直,布满老茧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的“长平”二字。他的眉头紧锁,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牛皮帐篷,看到对面秦军营垒的腾腾杀气。

“报——!”斥候连滚带爬冲进帐内,声音嘶哑,“大将军!秦将王龁又派兵袭扰我西垒门!前锋锐士折损三十余人!”

廉颇猛地抬头,眼中寒光一闪,声音却沉稳如山:“传令!坚守不出!弓弩手待命,秦军敢攀垒,给我射成刺猬!滚木礌石备足!没有老夫将令,谁敢擅出壁垒一步,军法从事!”

“喏!”传令兵飞奔而出。

副将赵茄忧心忡忡地问:“老将军,我军已在此坚守两年有余!士气难免……况且,国内……” 他欲言又止。

廉颇重重哼了一声,目光扫过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那是邯郸不断发来的催促文书,字里行间透着国君的焦躁:“老夫知道!大王嫌我耗得太久,嫌我怯战!嫌国库粮秣消耗巨大!”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压抑的愤怒,“可对面是虎狼之秦!是王龁!是几十万如狼似虎的锐士!我们有什么?只有这太行山赋予的险峻地势!只有这道壁垒!还有……”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帐外,指着远处连绵的营火和被烽烟熏得灰暗的天空:“还有我几十万赵国儿郎的性命!贸然出击,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岂非以卵击石?让他们去秦军的铁蹄和强弓硬弩下送死吗?耗!必须耗下去!秦军远道而来,补给线长,耗得越久,他们的粮草越吃紧,士气越低落!这才是我赵国唯一的胜机!”

邯郸城内,赵王宫的气氛却与长平前线截然不同。年轻的赵孝成王赵丹在殿内焦躁地踱步。案几上,是各地报上的粮秣短缺、民夫疲惫、国库空虚的奏报。

“两年多了!廉颇还在守!守!守!” 赵王烦躁地捶打着案几,“秦国使者天天在列国间宣扬我赵国懦弱无能!国内粮食价格飞涨,百姓怨声载道!寡人的脸都被廉颇丢尽了!难道我赵国就只能像乌龟一样缩在壳里吗?” 他眼中充满了对速胜的渴望和对廉颇“保守”的极度不满。

与此同时,秦都咸阳,秦昭襄王嬴稷正与丞相范雎密议。

“王龁久攻不下,廉颇老成持重,坚守不出,我军损耗巨大。”嬴稷眉头紧锁。

范雎小眼睛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捻着胡须,声音低沉:“大王勿忧。廉颇善守,然赵国朝堂却未必能容他继续守下去。臣有一计,名曰‘反间’……”

【本章启示】 廉颇的“坚壁清野”战略,是在敌强我弱形势下最具理性的选择,展现了老将对战场态势的清醒认知和以空间换时间、以坚韧消耗敌人的智慧。这警示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困境,一时的忍耐与坚守并非怯懦,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必要策略。急于求成、无视实力差距的冒进,往往是灾难的开始。 真正的勇气,有时在于顶住压力,坚持正确的方向。

2:反间惑君王,书生掌雄兵(公元前260年夏,邯郸 & 长平)

主要事件: 秦国丞相范雎实施反间计,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邯郸,贿赂赵王近臣并散布流言:“秦军只怕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老朽胆小,快投降了!”赵王本就对廉颇不满,又听闻赵括熟读兵书、谈论兵法连其父都难不倒,遂中计,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强烈反对,执意任命赵括为赵军主帅,取代廉颇。

邯郸城里,一股暗流在权贵和市井间悄然涌动。

“听说了吗?秦国那边传话来,说他们最怕的不是廉颇老将军,是咱们赵国的赵括将军!”

“赵括?就是那个嘴上兵法滔滔不绝,连他爹马服君都辩不过的赵括?”

“可不就是他!秦国人说了,廉颇老啦,只会躲着当缩头乌龟,要是换上赵括将军那敢打敢冲的猛虎,秦军早就吓破胆逃回老家了!”

“唉,要是早点换帅就好了,也不用耗这么久,大家日子也不会这么难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