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26章 郭嘉入职,我和他组成曹营“卧龙凤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郭嘉入职,我和他组成曹营“卧龙凤雏”

兴平二年春,冰雪消融,兖州大地却并未恢复往日的生机,战乱留下的疮痍随处可见。曹操与吕布在东阿、鄄城一带的对峙仍在继续,虽无大战,但小规模的摩擦与侦察不断,气氛依旧紧绷。曹操深知,欲破吕布,非仅凭勇力可成,更需运筹帷幄,广纳贤才。这一日,他于东阿府衙之内,再次与荀彧谈及人才之事,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焦灼。

“文若,吕布虽勇无谋,然陈宫多智,张邈在兖州素有根基,僵持下去,于我军不利。四方扰攘,贤才难得,如之奈何?”曹操轻叹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荀彧神色沉静,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风拂过静水,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主公勿忧。彧近日正思及一人,或可为主公解忧。”

“哦?”曹操目光一凝,身体微微前倾,“何人能让文若如此推崇?”

“此人姓郭,名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乃彧之同乡后进。”荀彧缓缓道来,语气中带着欣赏,“其年少时便有远见,洞察时局,常与豪杰结交,然眼光甚高,非明主不投。先前曾北行冀州,短暂依附袁绍,然观袁绍好谋无断,难成大事,遂去之。如今正在家中隐居,待时而动。”

“郭奉孝……”曹操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好奇与期待,“能得文若如此评价,必非常人。若能得此贤才,实乃操之幸事。当速遣使,厚礼相请!”

荀彧含笑点头:“彧已修书一封,略述主公求贤若渴之心与匡扶汉室之志。奉孝见信,必知遇主之时至矣。”

事情果如荀彧所料。不过旬日,便有门吏来报,言颍川郭嘉奉荀彧先生书信前来拜会。曹操闻讯大喜,竟亲自出府相迎。周晏彼时正抱着一卷刚整理好的周边郡县粮储记录,准备向曹操禀报,刚走到院中,便见曹操引着一人谈笑风生地走来。

那是一位看起来比周晏年长几岁的青年,身形清瘦,面容俊逸,一双眸子灵动异常,顾盼间仿佛有流光闪烁,嘴角噙着一抹似有若无、略带几分玩世不恭的笑意。他穿着一袭略显随性的青衫,步履从容,虽面对一方诸侯曹操,却无半分拘谨,反而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洒脱。

“子宁,来得正好!”曹操见到周晏,笑着招手,“快来见过,这位便是文若举荐的大才,郭嘉郭奉孝!”

周晏忙放下竹简,拱手施礼:“在下周晏,字子宁,见过奉孝先生。”他心中微动,这就是那位算无遗策、天妒英才的鬼才郭嘉?观其形貌气度,果然名不虚传。

郭嘉的目光落在周晏身上,那审视的眼神锐利却并不令人反感,反而带着浓浓的兴趣。他早已从荀彧信中及沿途听闻中,知晓了这位在曹操麾下声名鹊起的年轻奇才。“原来这位便是周子宁,嘉久仰了。”他还了一礼,笑容加深,带着几分促狭,“听闻子宁兄于吕伯奢庄上‘死而复生’,一言点醒曹公于迷途,后又定策陈留,巧收青州兵,智计百出,嘉心向往之。今日一见,果然……嗯,风采独特。”他目光扫过周晏怀中那厚厚的粮储记录,以及周晏脸上那尚未完全褪去的、对着繁琐数字的无奈神情,语气中的调侃意味更浓。

周晏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地挠了挠头,老实回答:“奉孝先生过誉了,晏……不过是恰逢其会,胡乱说了几句,当不得真。这些琐事,更是让人头大。”他那直白的反应,与郭嘉预想中或矜持或深沉的谋士形象大相径庭,却莫名地显得真实而……有趣。

郭嘉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真正的讶异,随即化为浓浓的笑意。他生性通脱,不喜俗礼,最厌烦那些故作高深、言辞晦涩之辈。周晏这般的坦诚,反而让他觉得格外投缘。“哦?子宁兄竟觉这些繁琐政务‘头大’?哈哈,有趣,当真有趣!”他抚掌轻笑,竟不顾曹操还在场,凑近半步,压低声音道,“不瞒子宁,嘉亦最烦这些案牍劳形,日后若有此类‘头大’之事,或可一同‘头疼’,寻个由头躲懒去也?”

周晏一愣,看着郭嘉那挤眉弄眼的狡黠模样,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谋士,私下里竟是这般……活泼跳脱?他下意识地点点头:“啊?好……好啊。”那茫然又认真的样子,逗得郭嘉更是开怀。

曹操在一旁看着这两位年纪相仿、气质却迥异,此刻竟莫名生出几分和谐感的年轻人,眼中满是欣慰。他朗声笑道:“好!今日得奉孝,如高祖得子房!又见你二人一见如故,我心甚悦!府中已备薄酒,今日当与奉孝、子宁,还有文若、仲德,不醉不归!”

接下来的日子,郭嘉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不拘一格的奇谋,迅速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和倚重。而他与周晏的友谊,也在日常相处中迅速升温。郭嘉思维敏捷,言语诙谐,常能举重若轻,于谈笑间剖析局势;周晏则心思单纯(相对而言),视角独特,往往能于郭嘉天马行空的思路中,抓住那最为务实落地的关键一点。二人一灵动,一沉静(尽管周晏的沉静多半是怕麻烦),一善出奇,一善守正,竟形成了绝佳的互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