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秦末龙旗 > 第504章 怀柔之策谋招安,一纸文书探项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4章 怀柔之策谋招安,一纸文书探项心

蕲县以西的临时营寨里,篝火映着赵信沉思的脸。案上摊着从项伯先锋营缴获的家书,大多写着“粮尽,速归”“儿啊,别跟着项将军胡闹了”之类的句子,纸页边缘还沾着泪痕。赵信指尖拂过这些字迹,对英布道:“你看,连乱党的家人都盼着他们回头,项伯的根基,早已在百姓的怨声里松动了。”

英布点头,却仍有顾虑:“可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与我朝有旧怨,怕是不肯轻易归降。”

“旧怨可用新恩化解,疑虑需用诚意打消。”赵信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招抚三策”,“其一,赦免所有胁从者,不问过往;其二,项氏贵族若归降,原有田产、宅院尽数保留;其三,项伯若献城,可封‘楚地乡侯’,食邑五百户,安享晚年。”

一、剖析顾虑:项伯心中的那道坎

“将军,项伯最怕的是什么?”帐外传来谋士陈群的声音,他刚从萧县乡绅处打探消息回来,手里捧着一卷项氏宗族的族谱。

赵信请他入帐,陈群展开族谱:“项伯早年随项羽征战,手上沾过不少汉军的血,这是其一;他在蕲县劫掠粮库、抓壮丁,怕我朝秋后算账,这是其二;最重要的是,他担心归降后沦为阶下囚,辱没项氏名声。”

“这三点,恰恰是我们可以着手的地方。”赵信指着“招抚三策”,“赦免令能解他‘秋后算账’的顾虑;保留财产能安他‘衣食无忧’的心;封侯赐爵能保他‘项氏名声’不失。”

他让人取来天宇亲赐的“安抚使”金牌,放在案上:“这金牌便是信物,告诉项伯,陛下一言九鼎,只要归降,绝不食言。”

英布仍有些担心:“可项伯性情刚愎,怕是不会信我们的文书。”

“信不信,总要试了才知道。”赵信看向帐外,“派一个能言善辩、懂楚地习俗的人当使者,既要显诚意,又不能失了我军威严。”

最终,他们选定了楚地出身的文吏李敢——此人曾在项羽麾下做过小吏,与项伯的谋士有旧,且为人沉稳,口才出众。

二、使者整装:带着诚意赴险地

李敢接到命令时,正在整理楚地的户籍册。他放下手中的笔,对着赵信深深一揖:“将军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只是项伯多疑,臣请求带三件信物:一是陛下的安抚金牌,二是将军亲笔写的招抚文书,三是……”他顿了顿,“是萧县乡绅联名担保的书信。”

“为何要乡绅的书信?”赵信问道。

“项伯虽不信官府,却看重乡绅的口碑。”李敢解释道,“萧县乡绅多与项氏有旧,他们的担保,比官府文书更管用。”

赵信当即应允,让人请来萧县的三位乡绅,说明来意。刘员外慨然提笔:“只要能平息战乱,老夫愿以全家性命担保!”很快,一封联名信写就,盖着七位乡绅的私印,言辞恳切地劝项伯“审时度势,早归新朝”。

出发前,赵信亲自为李敢斟酒:“此去凶险,项伯若不纳降,切不可硬劝,保住性命要紧。”

李敢接过酒碗,一饮而尽:“臣明白。若项伯肯见,便是转机;若不见,臣也能探探蕲县的虚实,不算白去。”

他带着两名随从,捧着信物,踏上了前往蕲县的路。沿途的楚地百姓见他们是华军使者,纷纷指路:“项将军在城北粮仓,只是那里守卫森严,你们要小心。”

三、城门受阻:项伯的第一道考验

蕲县城门紧闭,护城河上的吊桥高高拉起。李敢站在城下,高声通报:“华军安抚使麾下李敢,奉赵将军令,求见项伯将军,有要事相商!”

城头上的守军见状,立刻报入城内。半个时辰后,城门才缓缓打开一道缝,走出一个手持长戟的校尉:“项将军说了,北方来的狗官不配进蕲县,有话就在城下说!”

李敢并未动怒,朗声道:“我是楚地人,不是北方狗官。特来送三样东西给项将军:一是陛下的赦免令,二是赵将军的招抚信,三是萧县乡绅的担保书。”

校尉将信将疑,让人接过信物,转身入城。又过了一个时辰,城门再次打开,这次走出的是项伯的谋士范增——此人白发苍苍,眼神却依旧锐利,打量着李敢:“你就是李敢?当年在楚营做过文书的那个?”

“正是在下。”李敢躬身行礼,“范先生别来无恙?”

“少废话。”范增语气冰冷,“赵信派你来,安的什么心?”

“为楚地百姓,也为项氏宗族。”李敢直视着他,“如今蕲县被围,粮尽援绝,项将军若顽抗,只会让更多楚地子弟送命。赵将军说了,只要归降,既往不咎,项氏族人还能保住家业。”

范增冷笑:“说得比唱的好听!当年项羽兵败,你们怎么没放过他?如今倒来劝降,怕是想骗我们开城门,再斩尽杀绝吧!”

“此一时彼一时。”李敢拿出安抚金牌,“陛下登基后,推行新政,连刘邦旧部都能重用,何况项氏?范先生若不信,可去萧县看看,那里的乡绅与项氏有旧,他们已联名担保,绝非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