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莉莉的声音温柔却坚定,“培育钻石的价值,从来不是‘替代天然钻石’,而是‘创造新的价值维度’——它可以是康德的‘先天理性’,可以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可以是五行的‘顺道’,可以是烟火里的‘日常’。它的终极意义,是让中西方在‘人的存在与价值’上,达成共识;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握着这颗‘哲思之钻’,成为自己价值的主人,成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参与者。”
峰会结束时,莉莉被围得水泄不通——行业伙伴们想和她合作“哲学+钻石”的新品;学者们想和她探讨培育钻石的哲学内涵;汉斯教授握着她的手,约定下个月就启动莱比锡大学的合作课程;周深和守白站在旁边,笑着看着她,手里拿着刚收到的订单——德国一家高端厨具品牌,想定制“康德·理性”主题的钻石刀具套装。
夕阳透过会展中心的玻璃窗,洒在莉莉手里的培育钻石原石上,原石闪着柔和的光,像藏着中西方哲学的智慧,像藏着每个人对“存在与价值”的思考。莉莉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明白,她三个月的琢磨没有白费——培育钻石的故事,不止是技术和市场,更是哲学和人文;不止是东方或西方,更是中西方的融合共鸣。
就像伽达默尔说的“视域融合”,培育钻石的价值,在中西方哲学的碰撞中,在人的存在与实践中,不断生长,不断丰富,最终成为“人如何成为自己”的最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