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艺之神 > 第655章 清朝(宫束班)重建 文光塔 建造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5章 清朝(宫束班)重建 文光塔 建造记

清道光二十五年,四川自贡富顺县文光塔倾颓过半,县府募集民间工匠重修。以“宫束班”班主宫满仓为首的一群“憨货”——认死理的老石匠、手笨心细的学徒、爱较真的木雕师傅、记性差的泥塑艺人,带着祖传的手艺和一股轴劲接手工程。他们顶住乡绅质疑、材料短缺、工艺难题,用笨拙却执着的方式还原石刻泥塑,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不仅重修了文光塔,更守住了民间工艺的尊严与温度。

人物设定

- 宫满仓:男,45岁,宫束班班主,石匠出身,手艺精湛却不善言辞,认死理,坚信“活儿比脸重要”,看似憨直,实则心里装着对工艺的敬畏。

- 石敢当:男,60岁,宫束班老石匠,宫满仓的师父,独眼(早年采石伤眼),脾气火爆,对石刻工艺要求苛刻到不近人情,口头禅“差一分就砸了重来”。

- 狗剩:男,18岁,宫满仓的学徒,手脚笨拙,经常出错,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能精准复刻看到的图案,内心渴望证明自己。

- 木春生:男,38岁,木雕师傅,宫满仓的发小,爱唠叨,总抱怨活儿累钱少,却每次都把雕花做得一丝不苟,尤其擅长花鸟纹样。

- 泥老道:男,50岁,泥塑艺人,性格迷糊,经常忘记自己要做什么,唯独捏制人物泥塑时眼神发亮,捏出的形象栩栩如生,自带憨态。

- 周乡绅:男,55岁,富顺县乡绅,重修文光塔的募资牵头人,注重体面和工期,起初看不起宫束班的“憨劲”,处处挑剔。

- 李师爷:男,40岁,县府师爷,心思缜密,负责监督工程,客观公正,逐渐被宫束班的执着打动。

- 小翠:女,16岁,富顺县城糕饼铺老板的女儿,经常来工地送糕饼,喜欢看狗剩干活,偶尔会给他们出些小主意。

第一幕:塔前受命

场景一

时间:清道光二十五年秋,清晨

地点:富顺县文光塔下,塔前空场

人物:宫满仓、石敢当、狗剩、木春生、泥老道、周乡绅、李师爷、若干乡民

(幕启:文光塔歪斜矗立,塔身砖石剥落,顶层檐角断裂,几株野草从砖缝中钻出。晨雾未散,空场上已聚集了不少乡民,交头接耳。周乡绅身着绸缎马褂,手持折扇,眉头紧锁;李师爷穿着长衫,手持文书,站在一旁。)

(宫束班五人从东边走来,宫满仓走在最前,身着粗布短打,双手布满老茧,面色黝黑;石敢当拄着一根石匠锤柄,独眼炯炯有神,走得沉稳;狗剩背着一个工具箱,一路东张西望,时不时撞到木春生;木春生拎着木雕工具,嘴里念念有词;泥老道怀里抱着一个泥塑小像,边走边摩挲,似乎在回忆什么。)

周乡绅:(见宫束班走来,收起折扇,语气带着审视)这位便是宫班主?

宫满仓:(停下脚步,拱手)正是宫满仓。周乡绅,李师爷,久等了。

李师爷:(上前一步,展开文书)宫班主,文光塔始建于宋,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已岌岌可危。县府决定重修,经乡民举荐,听闻宫束班手艺过硬,尤其擅长砖石雕刻与泥塑,特委托你们承接此工程。

石敢当:(不等宫满仓说话,上前一步)手艺硬不硬,不是说出来的。但文光塔是富顺的文脉,要修,就得按老规矩来,一砖一瓦,一雕一塑,都得还原旧貌,半点含糊不得。

周乡绅:(眉头一皱)石老师傅,话虽如此,但工期要紧。县府和乡民们都盼着早日看到文光塔重现光彩,可别因为你们这“老规矩”,拖拖拉拉误了时辰。

木春生:(立刻接话)周乡绅这话就不对了!修塔可不是搭棚子,慢工出细活。你看这塔身的石刻,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哪一样不是匠人们一点点凿出来的?急不得!

狗剩:(指着塔身剥落的地方)是啊周乡绅,你看那朵莲花,花瓣都掉了一半,要复刻出来,得先描样,再选材,再慢慢雕,差一丝都不像。

泥老道:(突然开口,眼神迷茫)像……像什么来着?哦对,像当年我爷爷雕的那朵,粉粉的,带露珠的……

周乡绅:(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行了行了,一群憨货,说不到点子上。我不管你们怎么弄,三个月内,必须让文光塔立起来,否则,工钱减半,还要赔罪!

宫满仓:(眼神坚定)周乡绅,工钱多少无所谓,但三个月太短,最少五个月。我宫束班修的塔,要经得住百年风雨,不能为了赶工期,砸了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名声。

李师爷:(沉吟片刻)宫班主,文光塔重修事关重大,既要有质量,也不能无限期拖延。这样吧,四个月,我给你们四个月工期,材料县府尽力协调,若能按时按质完成,额外再加三成工钱。

宫满仓:(点头)好,四个月就四个月。但我有个要求,选材必须由我们亲自把关,砖石要坚硬无裂缝,木料要干燥耐腐蚀,不能以次充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