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南阳城外西北角 玄妙观山门 日 晴
【场景描写】:残破的玄妙观山门前,朱漆剥落的立柱歪斜欲倾,山门匾额“玄妙观”三字缺了“玄”字上半部分,墙角生着半人高的野草。几名道士站在台阶上,为首的住持清玄道长鹤发童颜,眉头紧锁盯着眼前一群衣着各异的工匠——宫束班众人。
【角色】:
- 清玄道长(60岁+,全真道清净派,沉稳儒雅,略带无奈)
- 老班主(50岁+,宫束班班主,络腮胡,穿着打补丁的短褂,憨厚耿直)
- 大锤(20岁+,身材魁梧,力气大但脑子直,扛着一把大铁锤)
- 小木匠(18岁+,瘦高个,手巧但爱耍小聪明,背着工具箱)
- 墨斗(25岁+,戴眼镜,认死理,拿着图纸和墨斗)
- 小道童(12岁,机灵好动,跟在清玄道长身后)
【对话】:
清玄道长:(拱手)宫束班的各位师傅,辛苦远道而来。这玄妙观乃明清道教四大丛林之一,如今殿宇倾颓,全仰仗各位手艺重修,务必遵循“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的古制。
老班主:(回拱手)道长放心!俺们宫束班虽名声不大,但干活实打实!大锤,给道长看看咱的家伙事儿!
大锤:(扛着铁锤上前,得意地晃了晃)道长您瞧!这锤能砸开顽石,修个山门不在话下!(说着就要往歪斜的立柱上砸)
墨斗:(急忙拉住)哎哎哎!你疯了!这立柱是原装古物,清玄道长说了要按古制重修,不能直接砸!(展开图纸)你看,图纸上标注这立柱要扶正加固,不是换新的!
小木匠:(凑上前,指着图纸)墨斗哥说得对!而且这观宇布局讲究“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山门得跟后面的三清殿在一条直线上,咱得先放线定位。
清玄道长:(点头赞许)小师傅所言极是。此观始建于明,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建筑格局暗含道家“阴阳平衡”之道,万万不可乱改。
老班主:(挠挠头)哎呀,俺们就懂干活,这些“道道”还得听你们文化人的。墨斗,你领着大伙先测量,大锤你力气大,负责清理杂草碎石,小木匠去检查其他殿宇的木构!
大锤:(嘟囔)哦,知道了,不让砸柱子,清理杂草总行了吧!(抡起铁锤就要砸野草,被小道童拦住)
小道童:(急忙摆手)师傅别用锤!这墙角的草有灵性,道长说要连根拔,不然会坏了观里的气场!
大锤:(愣住)啊?拔草还要讲气场?俺这大锤派不上用场了?
老班主:(拍了大锤后脑勺)你就不能轻点!听小道童的,用手拔!
场景二:玄妙观三清殿 内 日 阴
【场景描写】:三清殿内蛛网遍布,屋顶漏下斑驳的阳光,几尊神像蒙着厚厚的灰尘。殿内木梁蛀蚀严重,部分斗拱脱落,地面铺着的青石板高低不平。宫束班众人正在各司其职,墨斗拿着卷尺测量梁架,小木匠在检查斗拱,大锤在小心翼翼地清理神像灰尘。
【对话】:
墨斗:(扶着眼镜,对着图纸叹气)老班主,这三清殿的梁架歪了三寸!按古制,主梁必须垂直于地面,不然整个殿宇都不稳。
老班主:(凑过去看)歪了?那咋整?要不咱把梁架锯了重新做一根?
小木匠:(急忙摇头)不行不行!这梁是金丝楠木的,清朝重修时特意选用的,现在找这么粗的金丝楠木难如登天!而且古建修复讲究“修旧如旧”,不能随便替换原构件。
清玄道长:(走进殿内,轻抚蛀蚀的梁木)小师傅说得没错。当年康熙年间重修,先师们耗费三年才寻得这几根金丝楠木,如今只能加固修补,不可废弃。
大锤:(放下抹布,搓着手)加固?俺有办法!用铁条把梁架绑紧,再用水泥灌满缝隙,保证稳如泰山!
墨斗:(翻了个白眼)你懂啥!道教建筑讲究“木构榫卯,浑然天成”,用铁条和水泥会破坏原有的结构美感,而且水泥不透气,会加速木材腐烂!
小木匠:(从工具箱里拿出几块木楔)我看可以用“打楔子”的古法!先把梁架扶正,再用干燥的硬木楔子塞进榫卯缝隙里,既稳固又不破坏原结构。
清玄道长:(眼睛一亮)此乃妙法!当年重修时,先师们便是用此法加固梁架。小师傅年纪轻轻,竟懂这般古法?
小木匠:(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俺爷爷以前也是修古建的,他教过俺一些老法子,没想到今天派上用场了!
老班主:(拍着大腿)好!就按小木匠说的办!大锤,你负责扶梁,墨斗你指挥方向,小木匠你动手打楔子!
大锤:(撸起袖子)没问题!看俺的力气!(双手扶住梁架,使劲往上抬)嘿呀!这梁可真沉!
墨斗:(拿着水平仪)往左一点!再往左!哎,对了,保持住!小木匠,快打楔子!
小木匠:(拿起锤子,精准地将木楔敲进榫卯缝隙)咚咚咚!老班主,您听这声音,楔子卡紧了,梁架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