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95章 川渝味道 咖啡跨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史国栋将手中的咖啡杯往红木会议桌上轻轻一墩,深褐色的液体在杯壁晃出细密的涟漪。

尼加拉瓜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后的世界地图上投下斑驳光影,中南美洲那块橙黄色的区域被红笔圈了三个圈,旁边标注着“60家”的字样还带着墨香。

“各位,三个月,60家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加盟拓展完成,这些只是开胃菜。”他声音不高,却让会议室里十多位拓展团队成员瞬间挺直了腰板。

坐在左手边的运营总监周凯推了推眼镜,刚想开口汇报火锅食材的供应链情况,就被史国栋轻轻抬手点头致意打断。

“先不急着说火锅,”史国栋伸手从桌角拎过一个牛皮纸包装袋递给约瑟夫和迈克尔,“你们尝尝这个。”

包装袋被依次传递,拆开时发出清脆的撕拉声。咖啡豆的焦香瞬间弥漫开来,带着点甜润的蜜感,和寻常咖啡的苦涩截然不同。市场部经理林薇捏起一颗凑到鼻尖,眼睛倏地亮了:“史总,这咖啡豆……味道很特别啊,不像咱们国内常见的蓝山。”

“尼加拉瓜的,”史国栋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世界十大好喝咖啡排第三,黑巧克力、苹果、浆果的风味,深度烘焙之后口感绝了。关键是——”他顿了顿,刻意拖长了语调,“这里的咖啡资源,便宜得超出想象。”

周凯皱了皱眉,放下手中的咖啡豆:“史总,咱们是做火锅的,突然碰咖啡,会不会有点跨度过大?而且还是在尼加拉瓜建品牌,手续、供应链、市场……都是未知数。”

“未知数才有机遇。”史国栋抬手点了点地图上的尼加拉瓜,“你看,这里离美国、加拿大多近?北美市场对优质咖啡的需求有多大,不用我多说吧?咱们川渝味道能把火锅开到美洲,为什么不能把咖啡卖进他们的日常生活?”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飞快地写下“中美咖啡”四个字:“品牌名就叫这个,中国和美洲协作产品,工艺上,融合世界顶尖的咖啡生产技术,口感要做到兼容并蓄——既要有尼加拉瓜咖啡的醇厚,也要有埃塞俄比亚咖啡的果酸,还要有哥伦比亚咖啡的平衡。目标客户,先锁定美国和加拿大的中高端市场,就近建店,降低物流成本。”

“可是史总,”财务总监张涛一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谨慎,“建品牌、建工厂、搞供应链,前期投入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咖啡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咱们一个餐饮品牌跨界进去,能站稳脚跟吗?”

史国栋笑了,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报告扔在桌上:“这是我让市场部做的初步调研。北美市场的咖啡品牌,要么价格虚高,要么口感单一,服务更是跟不上。咱们的优势是什么?第一,原料成本低,价格有竞争力;第二,川渝味道已经在整个美洲有了几千近万家火锅加盟店的基础,品牌认知度有了;第三,咱们懂餐饮,懂客户需求,服务这块能做到极致。”

他走到张涛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钱的事你放心,我已经让法务部对接当地政府了,系列审批手续正在走流程。而且,咱们不是盲目投入,先建一个小型加工厂试点,生产一批样品,先供应北美市场,看看反响。”

林薇眼睛一转,突然开口:“史总,如果样品反响好,咱们能不能也拿回国内试试?国内现在咖啡市场也很火,尤其是年轻人,对新品牌、新口感的接受度很高。”

史国栋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国内市场必须布局,但不能急。先把北美市场做稳,打出‘中美咖啡’的名气,再以‘进口原料、国际工艺’的噱头回攻国内,效果肯定更好。”

接下来的一个月,尼加拉瓜的中美咖啡工厂紧锣密鼓地筹建起来。史国栋几乎天天泡在工厂里,从咖啡豆的筛选、烘焙温度的控制,到萃取工艺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

这天下午,烘焙车间里热气腾腾,史国栋戴着白手套,接过工人递来的一杯刚萃取好的浓缩咖啡。深褐色的液体表面浮着一层细腻的油脂,抿一口,醇厚的口感在舌尖散开,带着淡淡的蜜香和谷物余韵,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一丝回甘。

“不错,就按这个标准来。”史国栋放下杯子,对一旁的咖啡师老陈说,“大师匠心黑蜜处理款,萃取量严格控制在40ml,一定要把蜜感和谷物余韵突出出来。Stormio那款拼配,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比例再微调一下,木质香料的基调可以再重一点,更适合做拿铁。”

老陈点点头,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史总,您对口感的把控真是精准。我做了二十年咖啡,还是第一次见有人能把不同产地的咖啡风味融合得这么自然。”

史国栋笑了笑:“做餐饮和做咖啡,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要抓住客户的味蕾。对了,ILLY那款阿拉比加豆的单一产地款,中度烘焙的酸甜平衡做得很好,适合手冲,定价可以稍微高一点,主打高端市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