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的直播导播室里,空气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导播小李盯着屏幕,手指悬在“切换镜头”的按钮上,指腹都沁出了汗,盯着屏幕里的画面,连呼吸都放轻了——左边是林舟抱着金灿灿的邀请函站在书房门口,眼神复杂;右边是陆砚辞蹲在教室里,跟小石头一起改故事,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暖得晃眼。这两帧画面像两块不同温度的玉,一块冷硬,一块温润,却让整个导播室的人都挪不开眼。
“就这么播出去,不用切。”总导演方明远走过来,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他拍了二十年纪录片,见过太多刻意营造的“感动”——刻意的眼泪、刻意的拥抱、刻意的台词,却从没见过这样自然的对比,没有一句旁白,没有一点配乐,却比任何精心设计的画面都让人触动。
直播信号同步推到平台上时,原本还在讨论“陆砚辞会不会接专访”的弹幕,瞬间就炸了。密密麻麻的留言像潮水一样涌出来,把屏幕都盖满了,有的是白色的普通留言,有的是黄色的会员留言,还有的是红色的主播互动留言,甚至有观众因为刷得太快,不小心发错了字,又赶紧撤回重发,连错字都透着激动:
“我真的……眼泪直接掉在手机上了!我刚才还在跟我妈说,要是我能拿到这种邀请函,这辈子都值了,结果陆老师就这么放在书房里,背着包去给孩子上课?这是什么神仙格局啊!我服了!”
“谁懂啊!我之前在媒体实习过,知道‘年度影响力人物’专访有多难拿——我们主编为了一个提名,跑了三个月的关系,还托了好几个业内大佬,天天陪酒,结果陆老师说拒就拒了!不是故作清高,是真的不在乎这些虚的,你看他跟小石头说话的样子,眼里全是光,比看邀请函时亮一百倍!”
“我是县城的编剧,昨天还在想要不要放弃,因为写的都是我家老狗的故事,没人看,资本说‘太土了’。今天看到陆老师,我决定再写一篇,就写老狗怎么陪我长大,就算没人看,我也想写!谢谢陆老师!”
“作为一个妈妈,我刚才把这段给我家孩子看了,他才六岁,拿着蜡笔说‘妈妈,我也想写我们家小猫的故事,小猫会在我写作业的时候趴在我腿上’。陆老师不仅影响了创作者,还影响了孩子,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吧!不是上热搜,是让每个人都想记录生活里的小美好!”
“想起我小学的时候,也有个王老师愿意听我讲我家小狗的故事,我写了满满一本,王老师给我每一页都画了小勾。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也总鼓励学生写身边的小事,今天看到陆老师,我忽然哭了,好像看到了当年的王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初心。谢谢陆老师,让我知道我做的事是对的!”
“转身拥抱童真,背对名利浮云——这句话我要记下来,贴在我的书桌前!以后再想投机取巧,想写那些狗血剧情的时候,就看看这句话,提醒自己别忘了为什么开始写作!”
弹幕刷得飞快,每秒都有新的留言冒出来,有的是感动,有的是反思,有的是决心,像一场跨越屏幕的“初心对话”。甚至有几个平时只潜水的“行业大佬”,也忍不住用实名认证的账号发了留言:“陆砚辞让我们明白,内容的根,从来不在聚光灯下,在生活里,在人心上。我们总在追求‘大制作’‘大流量’,却忘了最动人的永远是‘小真诚’。”
而教室里的陆砚辞,完全不知道直播弹幕的沸腾。他帮小石头修改完故事,小石头攥着纸,蹦蹦跳跳地跑去跟小雨分享,嘴里还念叨着“我家黄牛会给我留草”,声音响亮;陆砚辞笑着摇了摇头,又走到妞妞身边。妞妞正趴在桌上,画着阿福叼拖鞋的样子,彩色铅笔散了一桌子,见他过来,赶紧把本子递过去,小脸上满是期待:“陆老师,我写了《我和阿福》的后续,阿福学会帮我叼拖鞋了!它昨天把我妈妈的拖鞋叼给我,把我的拖鞋叼给妈妈,好搞笑!”
陆砚辞坐在妞妞旁边的小凳子上(是孩子们自己用木板做的,有点矮,他得弯着腰,后背都有点弓了,却像没在意似的),接过本子认真地看。妞妞的字比小石头的工整些,还画了插图:阿福叼着粉色的拖鞋,尾巴翘得很高,像根小旗子,旁边还画了个咧嘴笑的小女孩,是妞妞自己。他拿出自己带的小本子——是个巴掌大的牛皮纸本子,纸页边缘都卷了边,上面的字迹有的深有的浅,是不同时候写的,有的旁边还画了小勾,应该是孩子们故事里的亮点。他用铅笔在本子上记下:“阿福叼拖鞋时,耳朵会耷拉下来,尾巴摇得像小旗子,还会叼错——把妈妈的拖鞋给妞妞,把妞妞的拖鞋给妈妈,惹得大家笑;拖鞋是粉色的,是妞妞妈妈织的,上面有小花纹。”
“陆老师,你为什么要记这个呀?”妞妞歪着头,辫子上的蝴蝶结晃了晃,是粉色的,上面还沾着点碎纸屑,好奇地问,小手还在无意识地摸着本子的封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